青少年沉迷游戏是似乎是一个世纪大难题,早在手机和网络不发达的年代,青少年就懂得整夜泡网吧玩游戏,到如今连小学生都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家长们更是在和小孩的手机拉锯战中操碎了心。孩子小的时候还算是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们玩,越长大就越喜欢一个人抱着手机、电脑打游戏上网,在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接受了游戏和网络中许多不合适的信息,焦虑症、抑郁症和一些反社会人格也会不断增加。
究竟是什么让今天的青少年逐渐减少出门社交,不断沉迷手机、沉迷游戏?英国媒体人米兰达·格林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说,是因为今天的青少年被剥夺了“冒失的自由”。
所谓“冒失的自由”,指的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叛逆行为。这种叛逆行为每代人都会经历的。这些叛逆行为要么就成为秘密,要么就成为日后聚会的谈资。但是如今,却产生了一个新的变量:社交网络。格林引用一位专业人士的话说:“青少年的生活更公开了,他们距离被别人贬损,永远只差Snapchat里的一张照片,或者Facebook里的一个帖子。”
格林曾经在一场中学辩论赛中当评委,这场辩论本来是关于假新闻的,但却变成了青少年如何管理自身在线角色的焦虑的讨论——他们纠结于一个观念而不可自拔,“认为在自己16岁时,可能会在网上遭遇一些可怕的事情,由此毁了自己的余生。”
因此,格林认为,同之前的几代人相比,现在的青少年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冒失的自由”被剥夺了。他们担心自己的冒失行为在社交网络上放大,搞得自己身败名裂。因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更愿意宅在家里玩手机,不愿意出门社交,社交网络事实上成为了一张网,让青少年不敢真正地进行社交。
对此,格林认为,与其逼着青少年戒掉手机游戏和社交网络成瘾,不如培养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现在欧美一些学校甚至有了冥想课和心理辅导师,而在微信微博几乎承担了所有社交通讯的中国,格林的观点也能给中国家长一些启发,即教育孩子用健康的心态对待网上大家对自己的言论,同时也不做网络上肆意评判的键盘侠,孩子没有被人“监控”的压力了,“冒失的自由”也就会随之回来。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