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天,曾经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惊艳了全国观众的“诗词才女”武亦姝,又上热搜了。
这次,她以613的高考分数,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犹记得她在2017年那次高手如云的诗词大会上,始终以人淡如菊的姿态,娓娓道来隽永优美的古诗词。
尤其是那场让人印象深刻的“飞花令”环节上。
面对激烈的战况,她却从容淡定地轻吟出《诗经》中《七月》的名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莞尔一笑间,骨子里深藏着诗书气质,一览无遗。
据说,武亦姝从幼儿园到高中,从未远离过诗词。参加节目时,她已经拥有了2000首的诗词储备量。
武亦姝所就读的高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还曾透露,武亦姝高一时候就读过沈复的《浮生六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的《红楼梦》、庄子的《庄子》、陆游的《剑南诗稿》、《放翁词》、晏几道的《小山词》等书籍。
三毛曾说过: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深以为然。
2
前段时间,日本有一个10岁的“小网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和他的同龄人“读书真的没用”。
他在某视频平台开了一个名为“不去上学并非不幸”的个人频道,订阅者接近2.5万。
原本应该是读小学的年纪,却偏偏辍学当网红,甚至坚信:与其上学读书,不如当网红。
看过视频后,一些网友居然十分赞同,觉得当年同班的小混混都过得比自己好。
但是他们忘了,人生是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路,一时的得意并不能代表什么。
有一部关于巴菲特的纪录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
这部纪录片很好地展示了,股神巴菲特每日阅读的习惯。
巴菲特每天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独自一人在书房或办公室静静度过。
他每天按时起床,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
关于巴菲特读书之多,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过: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巴菲特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巴菲特自己曾估算过,自己平均一天花费80%的时间来阅读。
他甚至建议每个人一天至少要阅读 500 页书。
身为富豪的巴菲特都深知开卷有益,你还有什么理由相信读书无用?
3
看过一个数据,面对一万字的语文高考试卷,有15%左右的考生连卷子都难以读完。
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人丧失了重要的阅读能力。
所幸,阅读不是天生的技能。
畅销书作家斋藤孝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说过:阅读它如同体育运动,需要经过不断训练才能形成,而且有具体的训练方法。
一般来说,通过以下4个步骤的连续,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
第一个步骤是听人读书。
听书时,人会跟随语言去想象气味、声音、画面,想象力能被充分激发。作品的语言越细腻,人的感官越能够得到磨炼,越能有印象深刻的感受,求知欲也会随之迸发出来。
第二个步骤是朗读。
日本东北大学的一个课题组,早在2002年就通过实验证实,人在读书时,如果朗读,大脑的活动区域比默读时的区域更多。
朗读比默读更能集中注意力。
此外,在朗读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声调、语速、又会影响到我们对文字本身的理解,所以朗读还能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文字中那些隐晦的含义。
第三个步骤是记笔记。
在阅读中寻找重点这一行为,会使我们始终保持紧张感,集中注意力去理解书中的含义。
记笔记还能让我们只看画线部分就能快速温习重点,进而节省更多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四个步骤是变换阅读速度。
即根据每本书的深浅程度,来决定该用多快的速度来阅读。甚至在同一本书中,我们也要去区分,哪里应该慢下来仔细读,哪里大致看看就好。
训练这个技能的目的,是要学会同时阅读几本节奏不同的书,在多个内容之间来回切换,这种并读的方式会让我们的脑容量越来越大,使思考力得到提高。
哲学家笛卡尔说过一句话:“我思故我在”。
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思维能力,才决定了他与其他物种的不同,所以思维是人的本质。
简言之,提升思考力,才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标。
4
樊登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事实上,你读的书越多,你获益的也就越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这个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
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242:复利》也强调过:复利的非线性增长,具有巨大的力量。
巴菲特利用复利的力量,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然而,复利的效果不仅可以应用在财富的积累,更体现在知识的积累。
当你在时间的长河中坚持不懈的阅读,你的知识将会在复利的作用下持续的累积和增长。
最终的收获和回报,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