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玩手机不上学是废了吗?帮你分析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一个读高一的男孩处于抑郁状态,每天除了玩手机游戏,其他啥也不想做,连饭都不想吃,整天宅在家里,不愿意去上学。

孩子的父亲来找我,他非常焦虑,担心这样下去,孩子考不上大学,未来没法工作。他说他现在把他手机没收了,严禁他触碰手机。但是于事无补,孩子更加抑郁了。

我本来要先处理一下这个父亲的焦虑情绪,但他拒绝了,他不觉得是自己焦虑,而是直接把孩子送了过来。

在咨询室里,略微引导之后,孩子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吐槽他父亲,他说父亲非常严苛,期待极高,他感觉自己根本达不到,很累,啥也不想做。

孩子说,他之所以想玩手机,就是感觉只有在玩手机的时候,他才能稍微逃脱父亲带来的压抑。

于是我跟孩子约定,我可以说服你父亲允许你每天玩一到两小时手机,但是你要去上学。

孩子同意了。

他父亲当时也同意了,但是一回到家,他父亲就变卦了,看到孩子玩手机,就又把手机没收了,并且斥责我给的是馊主意。

咨询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要让家长承认自己焦虑,确实难度比较高。很多家长的思路都是,孩子表现不好就是孩子不努力,孩子读不好书就是孩子笨。

其实家长心里也很苦,也有很多委屈。他们之所以会归因于孩子,无非是感觉自己含辛茹苦,为孩子提供一切资源,结果却是如此不堪。他们的期待是不合理的,教育理念也有很多误区。

美国著名作家丽莎 • 舒格曼通过二十多年的观察,总结出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陷入的误区。她在自己的著作《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这些误区,给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

一、家庭教育都有哪些误区?

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中,舒格曼列举了18个误区,比如家长们认为现代科技会毁掉孩子,认为孩子需要通过课外培训班学习更多的技能,认为孩子应该安静等等。

这18个误区,我们大致归纳一下,可以归为三大类:

1、在关系层面,视孩子为弱者,所以家长要干预和包办一切

人类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成长期太长,孩子在成年之前,有十几年时间都要依赖父母。因此在关系上,双方是不对等的。

家长会因为这一点把孩子当做弱者,对待的方式常常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溺爱,一种是严苛。但不管是哪一种,产生的结果都是家长干预和包办了孩子的一切。

孩子的独立意识发展受挫,长大后就变成了妈宝一类的人,或者媒体上常见的只会考试的学生。

2、在能力层面,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让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能,提升智力

这种现象目前是愈演愈烈,家长给孩子报了无数的培训班,将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且培训班价格昂贵,良莠不齐,给家长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家长们依然乐此不疲,认为可以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从而获得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3、在人格层面,无视孩子的成长性,打压和控制一切

这一类比较典型的就是视现代科技为洪水猛兽,尤其是手机、游戏之类。

我碰到的那个个案就属于典型案例,实际上之前接触过不少家长,都在抱怨自己还在在手机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他们所采取的措施也跟那位父亲类似,直接没收手机。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误区?

家长们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陷入误区,主要原因有:

1、不合理的期待

每一个家长口中都有一个不存在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常常报以极高的期待,这个期待的背后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不完美。

可是实际上家长们也不清楚什么样的孩子是完美的孩子,他们只不过刚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于是将所有那些优秀一面结合在一起,当做标杆在要求自己的孩子。

如果自己的孩子达不到,他们就非常焦虑。

2、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

人从出生到长大,有一条成长规律。而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在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孩子可能发育会晚一点,有的孩子可能发育会早一点。

他们是人,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品,并不能长成一模一样。但是家长们似乎不太愿意接纳这一点,总是希望8岁的孩子就有成年人的思维,吹捧少年天才。

3、忽略社会发展的趋势

手机、游戏,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家长们自己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却对孩子接触这些东西视若猛虎。

他们希望孩子去丢沙包、踢毽子,自己却躺在沙发上刷小视频、看直播、打游戏。

三、如何应对?

要怎么应对,舒格曼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中已经给出了很具体的方法,无需赘述。

舒格曼强调得更多的是家长自身需要具备的能力。

首先家长必须放弃不合理的期待,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接纳社会现实,放弃培养完美孩子的想法。

那些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家长要教会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跌倒后继续爬起来,培养孩子的勇气、乐观的精神。

技能其实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但意志力、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

其次,家长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并不是主导者,而是陪伴者和帮助者。

比如孩子遇到挫折,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其勇气,提供帮助,而不是为之代劳,或者是认为孩子不行,打击孩子。

最后,家长需要保持自我反省和觉察,在家庭教育中时刻保持清醒。

舒格曼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中提供的方法都非常好,但有一点前提,就是家长需要处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开头案例中的父亲,他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源于父亲,而这位父亲连自己的焦虑都意识不到。

实际上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学了很多教育知识,但毫无用处的原因。

那么,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家长们先关注自身,时刻保持自我觉察。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870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3日 上午8:59
下一篇 2022年4月13日 上午9:06

相关推荐

  • 戒网瘾管李敖(戒网瘾教父)

    刘天放 据媒体近日报道,家住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的母亲刘丽(化名)提到刚刚过完的春节,打不起精神。2017年8月3日,他的小儿子李傲因为“常泡网吧”,被送到“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

    2022年5月13日
  • 如何预防孩子网瘾

    预防孩子网瘾 网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它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未来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预防孩子网瘾变得尤为重要。在本文…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9月22日
  • 15岁不上学有何出路

    15岁不上学有何出路 在现代社会,上学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认为上学并不是自己未来成功的关键,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不上学。那么,15岁不上…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3月9日
  • 孩子厌学家长该如何面对(如何面对厌学的孩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苦”这一个字便体现了学习过程中的艰苦。很多孩子会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上学,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对症下药”才是正途! 邻居刘女士最近很…

    2022年5月12日
  • 家长会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初二

    尊敬的家长: 您好!我写这封信给您,是希望您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对我们家庭的未来有所思考。 我是您的孩子,XX,现在正在读初二。我想和您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想听取您对家…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5月7日
  • 电竞是新职业吗(电竞是职业吗_)

    新京报讯(记者 覃澈)4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正式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 记者发现,电竞行业从业者在其中占据两席…

    2022年5月13日
  • 不想让小孩玩游戏

    不想让小孩玩游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家庭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儿童沉迷游戏的危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想让小孩玩游戏。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8月4日
  • 网瘾禁孩子喜欢游戏怎么办

    网瘾禁孩子喜欢游戏怎么办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游戏,尤其是青少年。网瘾禁已经成为许多家庭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问题。如果家长或学校试图阻止孩子玩游戏,这可能会导致孩…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10月30日
  • 特别厌学怎么办如何让小孩不玩游戏

    孩子特别厌学时,家长可能会尝试让小孩不玩游戏,但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有效。事实上,孩子厌学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情绪问题等。因此,家长应该先了解孩…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10月15日
  • 如何对待网瘾孩子总要玩手机怎么办

    网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许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瘾孩子总是玩手机的问题呢? 我们应该意识到网瘾问题的严重性。网瘾不仅…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9月6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