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应该是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很容易感受到的一种情绪。当成绩没有别人好的时候,会自卑;当外表不如别人的时候,会自卑;当别人轻轻松松达到了自己很难达到的目标时,也会自卑……自卑情绪的引发点有很多,但这种情绪很快也会被自我消解掉。
为何孩子深受自卑困扰?明明自卑只是一种情绪,但是处理不好就会形成“自卑情结”。孩子自卑的原因通常都很简单,并且原因大都在家庭里面,只是被家长忽视了。
01、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卑感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卑感,因为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可以说,自卑其实是我们身体中很正常的一种情绪,叫自卑感。这是一种感觉,当事情发生时的一种反应。
在孩子之中,这种自卑感最常见于和同龄人的比较之中。还记得我童年时期,只要是家里来了小朋友,成绩比我好,还会很多才艺在大人面前表演,当时的我就能感受到一种很强的不自在。似乎站着也不是,坐着也难受,这就是当时感觉到了不如人的自卑感。
尤其是在学校中,全部都是同龄的小朋友,肯定会有个高低优劣之分。成绩好的,穿得漂亮的,长得高的,受到同学和老师喜欢的,这些都容易成为一个孩子自卑感的来源。
因为童年时期的孩子最需要肯定,和自我认可,一直处于一种“不如人”的状态中,这种自卑感就会一直持续,并且加重。而能对这种情绪做出改善的,除了孩子自己和周围人的劝导,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根本的教育和认同。
02、外界是孩子自卑感的来源,家庭是导致孩子自卑的根源
孩子自卑,经常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我挫败感太严重就形成了自卑。但看似孩子自卑的引发点都是来自外界,但是根源其实都在家庭里面。
在豆瓣一个小组里面,成员交流的全部内容都在家庭里,父母对于自己造成的童年伤害。其中两条是这样说的:
“在外人面前,我妈说从来没夸过我!逮人就说这姑娘有多懒多懒,相反一旦我哪里不好,各种别人家的孩子都出来了。好像我就是无能的,而他们是无所不能!”这是典型的在“别人家孩子”阴影下成长起来的。
以及“从小到现在自己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从没有在妈妈那得到过肯定,说多了都是泪”,我们的父母似乎从不知鼓励为何物,就连表达爱都是一种十分别扭的形式。
事实上,孩子在外面感受到的自卑,大多来自于家庭中父母最初灌输的观念和价值标准。在父母定下的那条标准线上面,孩子以此来衡量自身的价值,达不到就会产生自卑情绪。
03、最普遍的教育方式就是贬低孩子,“我就说了你不行”
新闻上有过一个报道,湖北的一个12岁小女孩离家出走后被警察找到,原因是接受不了父母的“贬低式教育”。本身父母工作很忙,没有太多时间来陪伴小女孩,多数时间都是跟家里的宠物狗相伴。仅有的相处中,妈妈还总是指责女孩不争气,处处不满加以贬低。
可事实是这个小女孩,在班级名列前茅,与同学相处也很和睦。只是因为妈妈的贬低教育,让小女孩丧失自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对自身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小女孩性格内向,内心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父母可能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不断进步,向别人学习。但这种观念的灌输,只会让孩子默认自己很差,不值得父母表扬。既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04、如何把孩子从“自卑情结”中解脱出来
自卑感是一种自然的感官情绪,但陷入“自卑情结”就需要父母干预了。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对于“自卑情结”的定义是这样的,当有问题出现时,如果个体无法恰当地适应或应对,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没有办法解决,这就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有“自卑情结”的孩子重点通常放在“坚信自己无法解决”而感到痛苦。也是由于父母所灌输的价值标准,因此会更看重结果的成败。
父母要学会同等看待孩子的优点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的父母通常会对孩子的优点绝口不提,对于缺点常常紧抓住不放。演讲比赛得了第二名,本该鼓励父母却一句带过,还要再添上一句“耽误学习”;成绩但凡下降了一名,那就是不停地指责反思,还要把这归结到到演讲比赛这样“不务正业”的事情上。
放大孩子的错误和短处,这是父母一贯的作风。心理学家苏珊说,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也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家人,说过的话语和做出的行为都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如果在父母那里一直接受的都是负面的打击和贬低,那么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也会是不好的评价。只有父母也同等看待孩子的优点,认同和肯定孩子,正确的引导他,孩子才会对自己重新燃起信心。
05、自卑是一种“情绪”,不要让它成为一种“情结”
自卑感本身并非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这是《自卑与超越》中提到的一句话。
适当的自卑感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他人的长处,然后对自身的状况做出改善,这是一种能够让自己进步的情绪。父母可以把握住这个度,作为激励孩子的刺激源,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但是却不能作为孩子自卑感的加深源,当孩子自卑时,需要的是旁人的鼓励,如果趁此对孩子进行贬低指责,孩子会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