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学习这件事,相信许多家长朋友都有很头疼。
许多父母为孩子上学的事,形容是操碎了心都不够。
前段时间有位家长拍视频,要退出家长群。
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家长认为自己承担了部分老师应负的责任。
关于家校沟通群的话题,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央视新闻点评: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
估计这些天,全国老师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无论是家长退群,还是老师诉苦孩子不好教,焦点都是孩子!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应有尽有,反而精神世界比较空虚。
更多的是家庭当中对孩子有效陪伴的比较少。
缺位的父亲:中国女人生了孩子基本都是“没爸的孩子”。
特别是刚生下来,孩子和大人还不能有互动的时候,老公几乎不会意识到这个新生命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依然自己忙自己的工作,喝自己的酒,抽自己的烟。
有许多朋友在我们的评论区说道: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于是就有了自圆其说的那段话:
亲爱的孩子,对不起。
搬起砖,不能抱你;
放下砖,不能养你……
每一个厌学孩子的背后,可能厌的都不是学,而是难以处理的,各种各样的痛苦的情绪。
经常在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结束时,碰到这样尴尬的场面:
父母对着比自己高过半头的孩子说,“跟老师说再见”。
每每至此,都感觉很无奈无力,也能感觉到孩子的愤怒和羞愧,能想象孩子心中有一团火,想喷出来烧掉整个世界。
一个小时的咨询成果,可能就被这一句话抵消大半…
自打孩子进入学校的门槛,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
每晚盯着孩子的作业,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
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
被教育控制的父母们逐渐失去了对孩子原始的爱。
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以此激励他们的成长。
有的家长是拿自己家的孩子对比,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达到了怎样的成果和成就。
我非常懂事,非常的懂得心疼父母。
潜意识的台词是:你不如我!
行为上矮化了孩子,提高了自己。(实际上自己也就那么回事)
许多家长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比较和言语刺激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不仅会让孩子“敌视”优秀生,更加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倍感压力,很容易气馁从而厌恶学习,结果使教育进入“恶性循环”。
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这世界最信任的也就是父母了。
当父母用比较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会认为上学是自己的潜在敌人。
慢慢的把情绪和敌意全部投射到学习这件事上。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这类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学习技能低。
这一类学生从学习时间上来说,付出完全不输于班级里面的前三名。
然而,无尽的学习压力却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周围的学霸轻轻松松考到班上乃至年级前几,自己累死累活结果仍然一团糟,心累。
当孩子考不好,你是否依然爱孩子?
很多家长会觉得,你这不是废话么?
孩子考的再不好,那也是我的孩子,我能不爱TA吗?
但是对孩子而言,感受并不是一样的。
当父母跟孩子说:“怎么回事?你怎么考的这么差?
你要是下次不提高,我就怎样怎样”时,父母的动机是想激励孩子更加努力。
但在很多心理承受力弱,内心敏感的孩子眼里,父母的话传达的意思就变成了:
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考得好才爱你,考得不好就不爱你了。
当孩子这么理解的时候,行为自然会比较偏激。
亲子问题,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对于一些现象的无力感导致的烦恼,导致的焦虑,导致的愤怒,导致的恐惧。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
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你是造物主?
如果你真的是造物主,那就像造物主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你的“孩子”自己成长。
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可没有操控它们的成长道路。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需要,家长要学会倾听,蹲下来和孩子认真交流,听到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
孩子的需求可能很简单,希望父母不要吵架,希望妈妈回家后不要板着脸,甚至只是希望父母单纯的陪伴。
如果父母真能做到蹲下来倾听孩子背后的真正需求,就会建立比较良好的亲子关系,很多的不良行为会自动消失。
其实孩子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被认真对待一会,被好好爱一回。
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