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奇葩说》“零零后”迷之自信地宣称,她自己的公众号月入十万,并聘请妈妈当助理给她发工资时,当一群6到12岁的小演员出演《白蛇传》,演技碾压很多90后演员,被称为“老戏骨”的时候,当TFBOYS在年轻人当中引起爆炸级的追捧时,你可能才意识到,我们和零零后之前,相差的不止是年龄。
新新人类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学识,对事物和人的看法总是别具一格。他们仿佛刚出生的太阳,迫不及待地想展示着自己的光与热。很多人用热情、无惧、创新、独立来形容零零后,极尽溢美之词。可是,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标签背后,自卑却不知何时已经侵蚀到零零后的生活当中,而且呈现出急剧低龄化的趋势。
越是衣食无忧的一代,却越是忧心忡忡,孩子的反差,让很多家长措手不及。
01 自卑5岁娃,不愿去幼儿园“丢人现眼”
本来在幼儿园上的好好的,最近一段时间5岁的男孩庆斌(化名)却开始厌学了,对于去幼儿园他总是很抵触,甚至要辍学回家。万般无奈,父母只好请幼儿园老师通过电话来和儿子谈心。
谈话中,父母才了解到,原来上周姑姑家的哥哥要去学网球,但爷爷奶奶并没有让庆斌跟去,姑姑家境优越,哥哥要学习网球、小提琴、滑雪、演讲等多个科目,而且每节课都价值不菲。爷爷说哥哥有资本“烧钱”,庆斌只要学好课本就行了,这让孩子觉得特别委屈,他哭过闹过,可结果还是被爷爷送去了幼儿园。
“打网球和打羽毛球好像差不多,只是球不一样吧?”回到幼儿园的庆斌依然对此事念念不忘。不满、自卑、不理解,充斥着他幼小的心灵。其实类似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了。平时哥哥不穿的名牌衣服,有的甚至是全新的,在给庆斌的时候妈妈总是拒绝,妈妈告诉他说,不要穿别人的旧衣服,要穿就穿新的。可是庆斌小小的衣架上面,却鲜有名牌。
几次对比下来,庆斌越发自卑,没自信,甚至认为幼儿园小朋友们也瞧不起他。他们中间有的已经去过3个国家游玩了,有的小朋友现在就可以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可庆斌却觉得,自己在家里都是低人一等的,索性就封闭自己好了。
了解到庆斌的心路历程,我们才发现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并非淘气和叛逆,而是他在比较中“丧失了自我”,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从而产生了深深的自卑。
02 物质越丰盛,孩子越自卑,这可不是悖论
幼儿自卑是指幼儿出于某种原因怀疑、轻视自己,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懦弱害羞和畏惧。是什么原因让零零后也开始自卑起来了呢?
孩子为什么会自卑,主要是这三大原因
物质条件满足不了孩子的高需求
现代社会,仅仅吃得饱穿得暖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对于儿童也是如此。他们对物质的要求和标准,远非“吃糠咽菜”的一代人能理解的,老一辈人说这是惯的,或者说是“作”,但年轻的一代肯定不认同这些观点。在物质上更丰富,有更多的选择,甚至要和名牌挂钩,才是他们对物质需求的最基本诉求。
接孩子放学要比车,上体育课穿的球鞋要比牌子,西餐、电影、名牌包包,这些都成为孩子比较的对象。不仅仅在物质上,现在的孩子对身份、地位都有着敏感的认知。一位全职妈妈吐槽:当时为了照顾孩子辞去了工作,辛辛苦苦拉扯孩子送进幼儿园,如今却被女儿嫌弃。别的妈妈要么是职场精英,要么是公职人员,只有我是“无业游民”。当物质条件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时,自卑感油然而生。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少之又少
因为缺少陪伴,孩子的安全感极差,归属感也很淡薄。他们或者被早早地送进了托管班,或者常年和爷爷奶奶为伴,成为留守儿童,最缺乏的恰恰是本应该和自己有着亲密关系的父母。爸妈每天早出晚归,时常加班,赶上周末还要有大人的聚会或者培训,孩子等来等去成了一场空。
“一场运动会下来,来陪伴最多的是爷爷奶奶、姥姥姥姥姥爷,其次是妈妈,而爸爸的出现则是稀客。”一位资深幼师说,“这种情况特别普遍,父母给孩子留下的时间特别有限,很多父母甚至将陪伴孩子排在了一天中工作、生活的末位,第一顺位当然是挣钱了。”面对日益加大的生活压力,这种排序似乎也无可厚非,只是长此以往,孩子也自觉地将本身排在了家庭的末位,他们会认为父母并不喜欢自己,自己是最不重要的,因为自己不够好吗?
要学的技艺太多,迷失了兴趣和方向
以前大家总受技多不压身,现在却反而因为儿童能接触到太多的技艺而丧失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每一年,文化课程的学习就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而除此之外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和兴趣班,让孩子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和选择障碍症。
跆拳道、乐器班、舞蹈课、书法比赛……竭尽所能,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天赋也是不同的。因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技能,也不可能每一个科目都做到出类拔萃,因而在和其他孩子的比较中,总会感觉自己落于下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是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排序的,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更高的需求。在兴趣上,在自我实现上无法做到尽善尽美,这会让很多孩子有深深的无力感和自卑心理。
03 儿童自卑的三大表现
有的家长说,小孩子懂得什么叫自卑,你都懂得,他为什么不懂得?
有的家长说,孩子尚小,只是胆小的一种表现,长大后就好了,在这件事上顺其自然,你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些幼儿自卑的表现,家长一定要警惕。
做事缺乏主见,拒绝挑战
面对游戏和课堂提问,小朋友总用“我不会”、“我不敢”、“我不能”等拒绝的话语来回避。他们喜欢生活被家长和老师包办,拒绝自己拿主意,也不接受挑战。
喜欢独处,不愿与别人交流
内向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但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则有可能是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类孩子往往不会主动提出问题,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体验。
害怕在公众场合说话
面对陌生人,或在课堂、公共场所,以及亲人的婚礼,春节聚会等场合沉默不语,害怕说话,甚至想要隐藏自己,那你的孩子可能正处于自卑的阴影之下。
04 改善,而不必期待完美
一个孩子身上有85%的优点,可家长和他自己揪住的,却偏偏是那不完美的15%。
为了小概率而否定自己,这样的自卑,是否对自己“判刑过重”呢?
让我们努力让孩子摆脱这种自卑的状况,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
多鼓励、少批评
0到6岁前,也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学龄前,儿童正处于逻辑思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往往会将成人的评判作为对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判断。得到鼓励多于批评的孩子,自信心更强。
教会孩子注重体验和过程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弹钢琴,但她对考级这件事却很排斥,那家长又何必强求呢?要让孩子注重体验和过程,而非急功近利的要成果。她或许不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多高的成就,但你不能否认和剥夺在此过程中带给她的满足和快乐。
找准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
人无完人,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发展的可能性有很多,前景也很广阔。家长应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要一味的攀比和否定。从小到大,要让孩子找准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找到人生的定位,如此才能减少和消除自卑心理,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