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虽然主角不是我的孩子,但在心里,却与我的孩子一样重要。
今年暑假,他在我的再三盘问下,就说了一句字最多的话:“就是干啥都行,别让我让上学”,除此之外都是“嗯,啊、行、好”之类,真可谓惜字如金。
这是我婆家大哥的孩子。一个十五岁的大男孩。
前两天,微信找我,我时不时会微信问妈妈他的情况,所以他回来就会回信给我,竟然说出了,“这次好好考,争取过个好年”“都得努力啊”“努力学习,不是不可能的”这类的话。
当我给我老公截屏看时,我老公竟然说:“可能是微信号被盗了,这不可能是他说的话。”
在这里分享这个案例,只是想告诉更多的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改变都不晚,只要你愿意改变,孩子就会改变。
孩子从小学习也非常好,但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将孩子交给老人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缺位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每次回老家听到的都是对孩子不好的评价,“不好好学习,经常打架,经常让叫家长”等等。
今年暑假我见到了他,他妈妈让我和他聊一聊,我就借带孩子去博物馆的机会也带着他,在这个过程中找机会聊一聊他的情况。
可是结果可想而知,每一次的提问得到的都是上面所说的“嗯、啊、好、行、不想”这些词。
后来回西安前加了他的微信,方便与他随时联系。但最重要的是,在回家之前,与他一起做了一个决定,再试几个月,如果实在还是不想上,就先不上了。
同时和他父母达成一致让孩子留一级,因为前面落下的课太多,即使上也会导致跟不上课程,反而更打击他的信心。我与他父母商量,同意他复读一次初二。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向往自由,他们渴望主宰。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请给他们权力,还他们空间,学会对他们放手。
我与他父母的沟通之后,希望能够调整一些方法,而这些方法,带来了文章开始的改变。
1、少说多做
上帝给了人两只手一张嘴,就是希望人们能少说多做,而现实中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挑战,都是反其道而行。
《正面管教》中有一个活动叫行大于言,体现的就是孩子更在意的是大人怎么做,而不会听你怎么说。特别是在情绪波动时所说的话,都将成为伤害彼此最深的语言。
所有说的话都将成为伤害别人的弹药。语言是用来沟通的,不是用来伤害亲人的。
2、给孩子零花钱
当我说让给孩子零花钱时,他父母的回应时:“反正每顿饭都在家吃,需要什么我给他买,给他钱他会乱花”。
青春期的孩子向往的是自由,想要权力,你给他有限的零花钱,让他感受到受到尊重,让他有可支配的权力,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信任。
给孩子零花钱,不要介入孩子如何花,那是他的自由,他的权利,请尊重。
3、给孩子做的决定让孩子参与决策
孩子拉下的课很多,父母急于让孩子追上,会给他找各种补习班,首先找不找,让孩子参与进来,家长提参考意见,孩子自己做决定。
选择哪个培训机构,让孩子自己选,选之前可以让孩子先试听几个老师的课,最后让孩子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补习班或者老师。
4、鼓励他的每一次小进步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人都是需要鼓励,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对于孩子的进步,哪怕一点点,也要去鼓励,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支持,对他的认可。鼓励尽可能是具体到细小的事情,同时让孩子感受到信任的力量。
我自己也会时不时与他通过微信聊一聊他的近况,给予他肯定。
虽然只是微信聊天,也能通过字里行间感受到慢慢恢复的自信和,通过他在微信里表达内容的增多能感到他在慢慢打开自己,开始愿意接受亲人给予他的温暖。
通过这个案例想告诉更多的父母,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孩子的变化来源于父母方式的改变,你开始努力,孩子也会迎头赶上。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