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拉曾说过: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
的确,大部分人都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让孩子跨越阶级。但往往最令家长头疼的,也是这个问题。
在中国的城市、乡村等各个角落,都有一个不断增长的群体,那就是厌学的孩子。
他们是大人们眼中的“叛逆少年”,哪怕父母再怎么责骂,老师再怎么苦口婆心讲道理也无济于事,非要试着逃离大众的轨道。
实际上,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应该先了解孩子的厌学情绪,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厌学并不单单是他自己的原因,有时候家长也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01孩子的厌学情绪,到底从何而起?
1)父母的焦虑
厌学最普遍的原因来自于父母的焦虑,从进入小学开始,对于孩子成绩的比拼就拉开了大幕,甚至有的家长将起跑线提前到了孩子两三岁的时候。
面对社会的竞争,家长们焦虑得恨不得每时每刻守在孩子身边监督学习,每天下班后还要盯着功课,辅导、发脾气,甚至是吼骂。
孩子转个笔、发个呆都会被父母指责不专心,还有多到头昏眼花的课外补习班,让孩子失去了原有的玩耍时间。
另外,耳朵中还时不时被灌输以“你要好好学习,将来父母都靠你了的”终极版要求,无异于将一座大山压在孩子身上。
其实,这群被教育控制的父母,仿佛在孩子身上寄托的更多是期望而不是爱。
父母的初衷自然是好的,想让孩子通过考试来改变人生,可他们的焦虑让孩子感受到的,究竟是什么呢?
每一次对成绩的拷问,都会让孩子越来越关注结果,沉浸在竞争的焦虑里,一旦成绩下降就压力山大。
尤其还要接受父母排山倒海般的批评,被逼着写作业,本来就不多的那点学习兴趣和动力,也都被消磨殆尽了。
父母的高期待和高焦虑,如同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头顶,控制着孩子的行动,不厌学才怪。
2)自我否定
在这个以学业为重的社会大背景下,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不得不学习,而不是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他们对学习没有掌控感,更没有成就感,感觉不到自我的价值,只有老师和父母批判。
如果自己又达不到期待,就会产生内疚和挫败感,失去内在动力,进行自我否定。
长此以往,转变成孩子的低落情绪,成绩越来越糟糕,陷入恶性循环,最后变成了厌学。
也许,这是孩子挽回自己尊严的一种方式吧!
3)缺爱
很多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问题存在分歧,甚至会当着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争吵。
实际上,这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慌,连家庭中基本的快乐都感受不到,又有何动力学习呢?这样的孩子厌倦学习,多半是用这种反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呐喊。
缺爱的孩子,很容易自暴自弃,父母越让他做什么,他反倒越想唱反调。
既然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让孩子摆脱掉呢?
02家长别头疼,试着“三部曲”解决
第一步:培养好亲子关系
想帮孩子解决问题,首先要从亲子关系入手。
和孩子做朋友,才能得知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想当然地下命令,这种居高临下的语气只会加重孩子的厌学情绪。
尤其现在网络上的吸引力十分之大,家长要想让孩子走出来,就需要多花时间陪伴。
比如晚上下班后带孩子去散散步、跑跑步,或者偶尔一起读书,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进步。
可能一开始很难实行,但家长要知道,孩子也是渴望你的陪伴的,只要付出耐心一定会看到改善。
第二步:弄清楚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
如前文所说,孩子厌学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发生自然不是没有理由的。
想要做到对症下药,家长就要先找出对应的原因,而不是压迫和指责。
●针对焦虑:
如果是自己太过焦虑造成的,就要先从自己的情绪出发,变得更佛系,学会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这样孩子也会释然很多。
●针对自我否定:
如果是自我否定,家长就要记得多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帮助建立他的自信心,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内在能动性。
●针对缺爱:
如果是缺爱,那么父母就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方式,最好不要唱反调,保持教育的统一战线。
如果关系已经破裂,也要试着诚挚地求得孩子的原谅,并做到面对面的友善沟通。
第三步:从内在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
对于已经厌学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分轻重程度,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引导。
有些孩子只要你走进他的内心,或是找心理学家、老师讲道理就可以了,能使负面心理慢慢得到消除。
但也有的孩子厌学情况比较严重,任何说教都起不到作用,那么父母不妨拿出半年或几个月的时间,让孩子真正去体验人间疾苦。
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吃些苦头,其实并不是件坏事。
亲身经历过后,他就会知道学习对于生活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有时候百句劝导,也不抵一日实践。
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用知识改变命运,原本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它需要孩子付出努力和精力,坚持度过枯燥且痛苦的时间,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层面上的升华。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厌学不是短时间内爆发的,父母要想改善,也要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