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网瘾少年,迷恋游戏,打骂父母,其实父母才是真正的元凶

我们经常接到网瘾少年打骂父母或者打砸家里,伤害家人的案例。

很多来访者对孩子打游戏之后出现的失控状态都特别担心,希望找到孩子迷恋游戏的原因,对症下药,让孩子尽快摆脱游戏的控制。

网络成瘾又被称为网络性心理障碍。它属于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我仔细整理了一批来访者的资料后,发现孩子迷恋游戏,真正的元凶并不是父母所谓的某游戏端,而是他们自己。

今天咱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为什么父母才是孩子玩游戏的真正元凶?

14岁网瘾少年,打骂父母:孩子迷恋游戏,父母才是真正的元凶

第一 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缺少陪伴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两种家庭模式:一种是夫妻双方都出来工作,孩子丢给老人或者托管班。

另一种是丈夫出去工作,妻子一人带娃并且包揽全部家务。

不管哪种家庭模式,父母为了养家糊口都没时间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手机成了让孩子保持安静的万能钥匙。常看到一些家长为了不被孩子打扰,直接扔给孩子一支手机,让他一边玩去。

父母主动为孩子提供了打游戏的工具,亲手把他们推离了自己的身边。

可以这么说,一个网瘾少年的背后,多半会有一对感情淡漠的父母,是他们的敷衍让孩子缺失了应有的关爱。

拿到手机后女孩子多半喜欢刷刷视频,而男孩子多半会去打游戏,他们渴望从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孩子玩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

来访者当中有一位14岁少年的母亲,她哭着说:“丈夫在外面打工,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和儿子关系一直不好。

自己平时忙着干活,也没空管孩子,让他在家打游戏总比跑出去安全,谁能想到孩子会迷在游戏里面,经常不吃不喝,半夜三更还在房间里大喊大叫。

丈夫回家想要没收孩子电脑,孩子竟然一边骂脏话,一边对父亲抡拳头”。

很多父母起初都会认为孩子打游戏只是消遣时间的一种方式,只要自己控制得当,他们肯定不会上瘾。

我想给这些父母的忠告是:你高估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低估了游戏带给他的幸福感。

让孩子消遣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看课外书,打篮球,踢足球,唱歌,跳舞等等,而你选了杀伤力最强的那种。

14岁网瘾少年,打骂父母:孩子迷恋游戏,父母才是真正的元凶

其次,父母自己也打游戏,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越来越多的小孩从2岁就开始玩手机,原因很简单,妈妈喜欢玩游戏或者刷抖音,没有时间顾及孩子。

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孩子一起玩,有些三四岁的小孩玩消消乐一类的游戏,比大人还厉害。

父母是孩子玩游戏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对游戏的认知和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爸爸这一角色也开始发挥作用,成了连接孩子和私服游戏的重要纽带。

很多家庭中爸爸都是游戏迷,他们下班回到家,最经典的姿势就是坐在沙发上,抱着手机开上一局。

出于好奇,家里的孩子常常会挨在父亲身边看他和别人对战,看到激动处还会央求爸爸让他打一局。

父子俩聊得最多的话题也是游戏,殊不知在这个聊天的过程中,父亲已经成功地把儿子带进了打游戏的坑里。

中国有句谚语叫:“儿子是老子的影子,老子是儿子的镜子。”

父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控制打游戏的欲望,又凭什么要求孩子不玩游戏,好好学习?

这里我给各位父母的忠告是:不玩游戏从自己做起,玩手机的机会有无数次,但陪孩子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

身教大于言传,想让孩子成才,父母首先要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在生活中给他示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4岁网瘾少年,打骂父母:孩子迷恋游戏,父母才是真正的元凶

第三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很多家长在奖罚孩子这件事上面,手段不够明确,常常朝令夕改。

一会儿为了控制孩子打游戏,强制性没收手机,一会儿又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答应他写完作业,可以玩几个小时的游戏。

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父母缺少必要的监督,让孩子玩着玩着就超出了时间。

另外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严重的交换失衡,容易进行自我感动式教育,常常架不住孩子的撒娇或者坏情绪。

他们没有原则的退让,以及有条件的妥协,都让孩子在打游戏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这里我给各位父母的忠告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外部控制存在风险,如果不能掌握好控制的分寸,常常会弊大于利。

玩游戏不能作为奖励孩子好好学习的手段。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容易倦怠,但是游戏不会,游戏只会让他越玩越兴奋,越玩越不想学习。

当今社会,网络成瘾已经不单单是某个孩子的问题了,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诚然那些开发游戏的网络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应该是主要的。

孩子染上网瘾我们要积极地寻找内在因素,摆正心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用爱去温暖和感化他们,帮助他们走出游戏的阴影。

孩子的网瘾不是一天养成的,戒掉网瘾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做父母的立场足够坚定 ,方法足够科学,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20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8日 下午10:44
下一篇 2022年4月8日 下午10: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