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说:人的一生有两个无来由的叛逆期。第一阶段是在 3~4 岁的时候, 被称作生理断乳期, 表现在爱破坏性地捣乱, 见到什么就砸什么。第二阶段应该是在 13~15 岁的初中阶段。爱怄气, 听不进长辈的话, 甚至明明知道一些观点是错误的, 可在行动上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孩子何时进入青春期?记住这几个典型特征情况:
孩子生理机能或身体出现明显变化(身高突增、嗓子沙哑等等);
学校内外,孩子总是在周围团结了一批“流里流气”的朋友;
或是短时间内出现情绪多次变化,让人琢磨不透他们的喜怒哀乐;
或是突然“自我保护”感很强,刻意的需要单独空间,神神秘秘。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出现以上类似情况,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出现叛逆心理及行为,需要引起重视,加以正确指引,帮助孩子,渡过“艰难”而又“美丽”的青春期。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整日不思学习的朋友。放学时,像众星捧月般地送她回家;每到放假这批人总是吆喝着他去逛街、游公园。特别是那形象,剪了一头“孔雀开屏”样的发型、刘海把一只眼睛遮住。无论是谁,总是见不到他的另外一只眼睛。而后脑勺竖成一棵开叉的树。为这个,我曾屡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保持中学生该有的良好形象。哪知,我越说他,他的发型愈加怪异,甚至于说后面简直就是“非主流”。孩子的父母也就这个问题多次沟通,甚至上升到肢体冲突,也没有解决。直到有一天,在他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学校,他像刺猬一般冲到我的办公室,书包一甩,说“以后不上学了”,随后毅然背起书包走出校园。这可能是比较典型的叛逆者。如果没有好好地沟通和引导,这样的学生极有可能成为生活的极端分子,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 找寻“叛逆的心理”形成原因:
青少年之所以产生叛逆心理:
第一:青少年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第二:青少年心理状态呈现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像个成年人,因此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常常呈现一种幼稚的独立性,并未成熟的他们会处在反抗期内。第三: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的增强,加之社会、媒体的冲击,促使青少年对许多东西产生兴趣,他们便要通过表现个性、追逐潮流来满足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第四:社会和家庭的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阻碍了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成了叛逆心理产生的源头。此外,青少年如今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集体压力、学习压力以及生活中的无聊情绪等,也是叛逆心理产生的“沃土”。
就如以上这位学生,后来得知,他说他的打扮来自于电视,他说老师不是说过“爱美之心人之”嘛, 我只是爱美一点罢了。对美的理解的误区,以及电视、网络等传媒的引导,致使许多学生的心理一片浑浊。其实,面对叛逆的学生不必惊慌失措,叛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一种心灵补全的过程。
那么,老师该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呢?
首先,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世界, 正确引导学生。中学生对青春充满困惑、好奇, 对人生充满问题, 当他们内心发生困惑时,他们又不愿向他人述说,由此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教师, 应当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和长辈,应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烦恼和忧愁。在学生犯错误时,要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 指导他们吸取教训; 要耐心教育, 不要给他们太多责备。当学生信赖老师后, 我们可以通过谈话、写日记等方式使他们向我们吐露心中的烦恼和困惑。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叛逆缘由后, 就可以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 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 变叛逆为学习生活的新起点、新动力。
二:适当地改变教育方式。
面对有叛逆倾向的孩子, 可以这么做:
在一个家里,父母唯恐对孩子考虑不周,总是急于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子女。虽然这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教训是处世良药, 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并不乐意接受这良药的苦味; 在学校里, 老师巴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和知识一下子全倾倒给学生,并不去体会此时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当老师本身的审美观念或是人生观念陈旧落后时, 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学生, 这势必会与学生水火不相容。面对叛逆孩子不必紧张或急于向他灌输处世心得、经验教训。如面对现代青年染发、文身不必训斥打骂, 让他自己去判断好与坏会更好些。刘墉曾在一档节目中教过为人父母这一招: 面对染了黄头发的孩子首先“夸奖”(哎呀! 这是从哪染的呀? 爸爸也去染一个回来)一番。
孩子可能就会急于制止你, 说一些染发不好看之类的, 如此他自己也就意识到了染发的影响了, 而你的目的也达到了。这种间接指导要比直接的吹胡子瞪眼训斥好得多。
把权力适当下放给孩子, 让孩子真真正正地做一回主。失败了, 他自己也就明白了。当然老师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 对其不管不顾, 还是应该从旁指导, 只是要注意技巧而已。面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正如登山途中遭遇风雪, 你是往山上跑呢, 还是往山下跑? 登山专家会选择往山顶跑, 尽管山顶的风雪更大, 阻力也无法预测, 但比往山下跑要安全得多, 因为山下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有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之类的。孩子叛逆, 不必急于控制他, 急转弯时危险会很大。所以作为老师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一定要选择好技巧。
三: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多多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
针对学生特点, 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也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 让学生发挥特长, 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自我, 肯定自我; 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内心,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尽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如集邮、剪贴、垂钓等, 这样可以增添他们的活动和情趣, 使他们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若能够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会使学生有成就感和目标感。有些同学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或做得出精妙的手工艺品, 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 这无疑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无穷的乐趣, 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 更能让他们培养高雅的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 既可以排遣烦忧, 愉悦性情, 又可以获取知识, 增长智慧,对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四:多学习,让“代沟”消失殆尽
作为老师, 平时应多看一些相关的报纸书籍, 了解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谈话方式和交往模式, 注意填补与学生的代沟, 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平时配合学校给学生讲一些青春期卫生知识。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爱好, 积极支持学生参加集体活动, 把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向健康的轨道,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 增进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友谊, 去除男女学生之间的神秘感。学会尝试角色互换, 学会尝试与学生合作。向学生学自己不会的新事情, 进入自己不曾涉及的领域, 体验自己不曾有的经历, 珍惜与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游戏、出游, 在尝试与合作中感觉学生的苦乐, 在尝试与合作中学会谅解与支持学生, 为爱找一次放生的机会!
根据“叛逆期”孩子的特点, 教育专家李健成向老师提出了几条具体建议:
1.和学生进行不限制主题的谈话, 做“可被询问”的老师;
2.避免对你看来愚蠢、天真的问题或谈话加以羞辱或嘲笑;
3.接纳学生的感受, 只要他们的行为没有违反一些底线, 不要横加干涉;
4.当学生讲话时, 你要全神贯注, 不要看书报、电视或忙别的事;
5.鼓励孩子参与班级的决策, 并一起合力完成;
6.对孩子小小的成功也要表扬, 让他们自信地面对生活。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复杂而敏感, 作为师长若能够换一种角度来观察, 客观全面地对待学生, 那么学生的不安和逃避就会减少。如果真能这样, 就能走出原来封闭狭隘的世界, 发现一个全新的环境。
结束语
大多数都是教导家长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其实在青春期里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最大、最有效果的。孩子最宝贵的时间都是留在校园,一年365天中就有270多天与同学、老师度过。其实准确的来讲,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指导工作,更多的是应该交给老师。老师占主导作用,家长辅助,协同运转才能更快、更有效帮助孩子,其实像上述那样的学生肯定也不止一两个,基本可以说在学校里司空见惯。老师、父母该积极帮助这些孩子走过叛逆期,还他们一个靓丽的青春呢?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