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长大才能发展为一个心理和身体各方面都健全的人。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孩子能配合家长才行。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纪,让父母发愁的事情就来了。
怕孩子被学生欺负、担心孩子在学校会被老师打骂等等。还有最重要也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那就是孩子的作业。孩子的童年无忧无虑,更没有认知事物的观念,玩的天性比较重,所以学习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就更别提写作业了。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有时候还会和父母撒谎。为了出去玩便草草了事应付家长
或者写作业时候家长陪同发现孩子用时太长,孩子的这些做法不仅会让学习没有质量,时间长了更会养成懒散的性格。父母这个时候打骂也不对,冷处理也不对,究竟怎么办才好呢?
小白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四年级了,比起之前学的知识孩子明显感受到了难度。每次回到家小白的孩子都会拿出一堆书摆在自己的书桌上,有许多作业夹杂在其中。看到孩子这么辛苦,父母决定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孩子让他学习。
可令母亲没想到的是,这些作业都只是摆设。一天小白切好了水果打算给孩子送进去,可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孩子打游戏的声音,时不时地还会和朋友交流。母亲礼貌性地敲门,进去给孩子送水果,发现他的七本作业只完成了一本。
母亲为了能让他尽快完成作业好在十一点前休息,但孩子却表示自己困了想睡觉。在母亲的强烈谴责下,孩子才稍微加快进度。后来的几天内,因为孩子的作业操心,小白连续一周没睡好觉,白天还得工作。几个月过去了,不仅孩子的学习没有进步,老师还向小白反应她的孩子上课走神,小白听后感觉自己也力不从心了。
孩子没有自控能力,在面对学业和生活不能做一个二者平衡的取舍,这和他们的心智有关。其实这种情况是普遍的,并不是特殊性。孩子完成不了作业,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吗?比起大人,他们的社交圈好像更广,没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更容易被外界的美好所迷惑。
有时候为了讨好父母,他们更会想出抄作业的绝招,好让自己有时间干别的事情。孩子有这些情况,父母首先要静下心来不要太着急,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分析好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种现象?
孩子身心没有完全得到发展
孩子自控力比较差,有可能是天生的,但很大一部分原因和人的发展规律有关。有这些情况的孩子年龄普遍不到十岁,尤其以小学生为主,他们渴望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也意识不到学业对自己以后人生的影响。
和所有孩子不是都能进清华北大一样,每个人的脑力发展也都不是统一的。孩子没有意识和思维打败爱玩的天性,这种情况升中学后就会少很多,但也只是极少数。
孩子待在舒适圈内
人类的自控力由脑部结构前额叶控制,一般来说要想完全发育成熟,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我们常常以年龄来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世是否成熟稳重,其实是错误的做法。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业,更别说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的发育程度也比较缓慢。
在健康幸福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生活无忧无虑,待在整个舒适圈内总想着有父母为其撑腰。不和谐的家庭下长大的孩子思维比较叛逆,他们虽然跳出舒适圈,但对作业还是很抗拒。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而是采用粗鲁的方式解决,往往会伤害到孩子。在父母眼里,孩子不喜欢学习就是贪玩,只有严格控制他们才会让对方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孩子自控力差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叛逆的,这么对待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和父母作对。父母盯着孩子的时候他们会乖乖写作业,不在旁边的时候他们又把作业放在一边。不仅会让他们有拖延症,严重的时候还会伤害他们的心理,认为只有父母在身边他们才会学习。
那么认识到这些原因和问题后,父母又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和改变这一现象呢?
尝试理解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是玩,有时候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和玩耍时间,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毕竟童年时期孩子还没有能力去处理一些问题,写作业也要注意休息,不是谁的力气都能和成年人持平。
这时候父母就应该相信和理解孩子的做法,休息并不意味着偷懒,毕竟太严厉要求孩子重视学业,一方面对他们未来的社交圈不利,一方面又会加剧孩子的焦虑情绪。
和孩子一起合理安排学习计划
孩子从小没有完成学业的意识,父母就要在这方面的培养上下功夫。首先不要刻意关心孩子的学习,用监听、监视这种手段让孩子心理产生问题。
其次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这样不仅能放松他们的身心,还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教会孩子如何遵守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可以奖励增加他和朋友的玩耍时间。长时间执行这个计划,是可以看到效果的。
把主动变被动,让孩子更相信自己
很多家长没能认清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放手把作业交给孩子,家长和老师一样是孩子的引路人,没必要用极端的手段逼他们写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的孩子更容易培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们的学业是有帮助的。很多问题需要时间解决,家长还需要多下功夫才行,找对方法是很重要的。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