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针对游戏、电竞行业的乱象出台一系列整治政策,力度之大,标准之严,前所未有!
一边是每年创造2000多亿销售收入的新兴行业?
一边是青少年沉溺游戏、家长担忧等社会现象层出不穷?
1.国家为啥要出台“限游令”?
2.未成年人为啥沉迷游戏,甚至疯狂氪金?
3.“限游令”会带来什么?
一、 氪金“魔咒”
游戏是商品,商品就是要赚钱,毕竟游戏从业者也不能靠理想喝白开水、啃馒头。
游戏产业走到现在,衍生出两条道路,一是死磕游戏质量的3A,二是钻研心理学,利用人性赚钱的游戏(比如手游)。
走第一条路线的代表《黑神话悟空》,热度爆炸,还没出世就被称作国产单机游戏的黎明,寄予了国人的无限希望。
走第二条路线有《传奇》、《征途》、《贪玩蓝月》,就算画质、玩法落后时代二十年,照样能赚得盆满钵满。
也有少数两条都占,例如《原神》,那就直接乱杀全球游戏市场,赚麻了属于是。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是多数游戏厂商选择的第二条路线,它的特点是门槛低、参与者多,玩起来容易,钱赚起来也容易!
比如这个——“我系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
你想过吗?曾经火爆全网的土low页游贪玩蓝月。
凭啥请明星越来越大牌,天价代言费都是洒洒水,花出去都不带眨眼的?
皮肤、道具、等级、排位、宠物、战力,这些虚拟的东西凭啥大卖?
真相就是,你能在游戏里变成“人上人”啊,氪金带来的的优越感,打败对手的征服感,这是人类刻在骨子里的胜负欲!
现在游戏给你提供了一个获得优越感的VIP通道,只要充钱就能变强,而且充的越多变得越强!这谁能拒绝?
所以老板们充钱才不是什么648,都是直接自定义数字,十万十万往里砸!画质?玩法?不存在的!要的就是一刀999,小弟拜服,对手被一下KO,倒地求饶的快感。
还有以抽卡作为核心氪金点的游戏,用未知感、渺茫的概率来刺激大脑的多巴胺,产生欣快感,在保底制度出现前,为了一个满命SSR,怒氪十几万可太正常了。
到这儿你应该能理解了,成年人尚且无法拒绝充钱获得虚假优越感,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
曾经有个up主,专门收集熊孩子偷钱氪金的数据。据说已经收录了467个熊孩子,累计充了3166.7万元,平均每个小孩氪了6.7万,吓人不?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小孩充了四万块,花光了家里积蓄,他妈妈哭诉说自己是个搬运工,扛一袋水泥挣一块钱,没的这些钱需要扛四万袋水泥才能赚回来。
没想到这孩子也很委屈,说妈妈总是埋怨我,从不往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当时看完大受震撼,头皮都微微麻了一下,以前对报道中熊孩子充值几万、十几万都麻木了,直到今天用水泥换算了下,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血汗钱的沉重。
而且报道也只是冰山一角,现实生活中,到底有多少父母的血汗钱被“熊孩子们”烧掉了?谁也不知道。
大人很委屈,觉得游戏是玩儿,玩儿怎么能影响学习考试这种大事儿呢?
小孩也委屈,你不陪我,我还不能自己找乐趣了?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成年人尚且不能全程自控,更何况未成年人。
结果就是,午休晚休自习课,不知道从哪里就冒出一声清脆的TiMi,然后不用一分钟,就能听到激昂的“全军出击”! 网瘾严重了就拒绝现实生活,躲到虚拟世界里,失去和人交流的能力。
发展到最后,家庭关系破裂,孩子打家长,砸东西泄愤都是发生过的事
这当然有家长没有尽好自己职责的原因,但你不能指望所有家长都有时间、有能力管好孩子。
于是,替家长“管教”孩子的非法民间机构出现了,比如“雷电法王”杨永信、豫章书院之流,出现了许多乱象和悲剧。大家如果感兴趣就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后续可以专出一期展开说说。
收!总之,折腾了一大圈,最后还得国家出手!因为比起那些不知道从而冒出来的专家、书院,家长们可以永远相信的只有国家!
所以“限游令”出台了。
首先,限游令替家长收回了一部分监督孩子的权限。
十年之前,孩子想玩游戏只能上电脑,父母上班把电源线一拔带走,或者设个电脑密码,孩子们在家只能干瞪眼,想让你啥时候玩就啥时候玩,想让你玩多久才能玩多久,权力很大。
现在呢?手机快成为人体的一个器官了,人手一个,绝对不离身,上网门槛大大降低,孩子晚上不睡觉偷着玩,家长也管不了,管不住。
而且父母的卡都绑定在微信、支付宝上,小孩充个648真是比喝水还容易,再把银行短信删一下,非常轻松就能逃避掉父母的监管,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啊,对小孩来说,金钱看起来真就只是个数字,完全没有偷父母血汗钱的实感,几万块钱随手就充了。
其次,限游令不仅将“权限”归还给了父母,同时也明确了限制的对象。
事实上,只要获取了家长的同意,孩子们可以适当延长玩游戏的时间。
真正受限制的,是没有经过家长同意,偷偷玩游戏的未成年人,而他们,本来就应该受到家长的引导。
其实,防沉迷系统出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也有政策,但是执行得不是很严,想玩总能钻到空子,现在大家都认真起来了,事情就不一样了。
面对国家的限游令,各大游戏公司马上作出反馈。
某讯宣布,旗下的女性向养成恋爱手游《光与夜之恋》禁止未成年人登录,之前的充的钱全部退掉,成为国内首款货真价实的十八禁游戏。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提出“倡议全行业商讨禁止12岁以下小学生进入游戏”,政策揣摩这块腾讯算是玩明白了。
9月2日,某东也禁售动森、FIFA等87款游戏。
二、 “曾是少年”
限令一下,不少未成年玩家表示快乐没了。
有孩子表示不理解父母,难道你们没有年轻过吗?为什么要支持“限游令”?
有媒体采访了几个家长,其中一个家长就直接说了,“因为我从小也打电子游戏,自己深受其害,我就不让孩子碰这个东西”。
家长也曾经是孩子,尤其是男性家长年轻的时候,哪个不是街机厅、黑网吧的常客?金庸古龙武侠小说谁没看过?说他们不懂游戏,不懂娱乐?估计他们小时候比自己孩子更疯狂、更沉迷。
观念转变的背后其实是立场的转变,当曾经的网瘾少年少女们进入职场,成家立业后,大多并不希望孩子走上自己的老路。
但如今大家都是打工人,忙的飞起,一周七天随时待命,加上普遍双职工家庭,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好好培育后代,往往当个甩手掌柜,让手机充当电子保姆罢了,要是父母能天天带孩子出去旅游,游乐园、博物馆走起,孩子估计也不会沉迷游戏。
自己没时间管,自然而然地希望国家出手!于是“限游令”出现了。
限游令并不是不让人玩游戏,而是不要沉迷!
80、90后童年的娱乐游戏可比现在丰富多了。
我给大家随便列列,打玻璃球、打扑克、抽陀螺、放风筝、打卡、游戏王、悠悠球、五子棋、飞行棋、弹珠、轮滑、扔沙包、踢毽子、抖空竹、打篮球、踢足球、积木搭宫殿、玩水枪、玩泥巴、桌游大富翁、三国杀、翻花绳、乒乓球、打水漂、看书、看电影、刷剧等等,00后也可以玩呀。
博导们,你们还玩过什么?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学的时候就有人自制推理游戏、RPG游戏等等,往往还兼做主持人,回过神来想想,这不就是现在风靡的剧本杀吗?
专门写剧本的这群大人不过是把自己小时候玩的那一套再搬出来商业化罢了,00后们玩得飞起,以为走在潮流最前端,想太多了属于是。
还有一种是猜拳游戏的变种,学生课间活动的最爱——拍手游戏,它不知由谁所创,却风靡全世界,虽然所有人都以为是自己学校独创的,但是他们长大后会惊讶地发现,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拍手游戏,各地区对它的叫法都不同,学术名称叫波波攒。
无需道具、无需金钱,只要两个人对上眼了,喊声开始就可以玩了,对抗性、社交性都非常强,碾压现在的王者荣耀。
基本规则不变的情况下,波波攒衍生出了无数变种,我记得我们那片圣斗士星矢的变种最火。
在现实中,玩游戏也是一个小社会,有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也有胜利者和失败者,可以提早地体验人类社会的乐趣和残酷,锻炼表达能力、思维深度、反应力,甚至对人性的揣摩。
网游能做到的事,老一辈的游戏全都能做到,不仅不花钱而且效果更好。
而且国家对游戏、电竞行业并不是一棒子打死,反而多有扶持,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包容,电子竞技不再被污名化,摇身一变成为一种堂堂正正的职业。
2019年4月,电子竞技员正式被人社部认定为职业!
2020年12月,英雄联盟宣布全球总决赛观看人数峰值超过4595万,获得超过10亿小时的观赛纪录!
2021年3月,原神被商务部列为国家重点文化出口游戏,游戏出海带动文化出海,不少海外主播为玩原神主动学中文。
整个游戏产业飞速成长,政策也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规范更有利于优质作品的产生,用良币驱逐劣币。
针对游戏厂商阳奉阴违和租号平台绕过监管的黑产乱象,国家不断“打补丁”,9月8日有关部门再次约谈游戏行业巨头以及租号平台、直播平台。
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时长限制,严禁不良文化,改变诱导玩家沉迷的规则和玩法设计,限制明星代言游戏广告,游戏直播平台禁止未成年人打赏。
近期还将上线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举报平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当然“限游令”对未成年人的开黑日常也是有一些影响的。但在国家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重任揽过去大部分后,游戏厂商们不用顾忌家长频繁的举报,胆子显然大了不少,据小道消息,某些游戏有放开一些尺度的迹象。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