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享受数字生活带来快乐和便利的同时,一些未成年人对电子产品和网络的依赖不断加深成瘾,对身心产生不良影响,沉迷手机、网络的虚拟世界,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家长特别关注的话题。
有家长抱怨孩子一回家先要玩手机,每次都是说,玩手机放松一下就开始学习,可一玩起来就没完,一直要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做作业,为了赶作业,经常会很晚才休息,已经影响到休息和学习。甚至有时因为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玩够,会和家长抢手机,不仅影响学习,还严重影响到亲子关系。
成年人一刷起小视频、抖音、小游戏、微信,也会上瘾,在无形中花掉很多时间和精力,成年人尚且如此,对于自控力还比较弱的孩子诱惑力会更大。
沉迷网络和手机的原因
小时候,当孩子找父母陪他一起玩,或哭闹的时候,家长比较忙碌,或者父母习惯于看手机、电视,嫌孩子烦又没办法让孩子安静的时候,于是就让孩子玩手机打游戏等。就给孩子一个电子产品,让他看动画片,听儿歌等,只要不打扰自己做事,父母认为是两全其美的事情。直到有一天父母反应过来,说孩子怎么就喜欢上了手机,沉迷于网络,父母的话也不听呢?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很容易通过网络、手机的虚拟世界寻找满足。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有些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习惯挑缺点和不足,一直得不到内心渴望的东西,就会转而从网络和游戏寻求满足。为了满足价值感与成就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有些父母除了关心成绩,从不关心孩子心理,成长中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父母一听说孩子犯错,第一反应是,又惹事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不分青红皂白,回家先训斥孩子一顿。内心孤独无助,有心事无处诉说,通过网络社交或游戏来平衡情绪与情感需要。亲子关系不好,容易让孩子迷恋上手机、网瘾。
走出沉迷网络和手机的方法
家长期待孩子走出网络和手机的羁绊,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任何事情的发生和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养成一个习惯花了那么长时间,也要允许他花时间培养一个新习惯,父母能坚持、有耐心与温度地陪伴,养成好习惯是迟早的事情。
培养一个新的兴趣爱好。培养一个新习惯比改变一个旧习惯要容易很多。孩子是安静思考型、动手操作型还是挑战极限型,看看他喜欢做什么,手工、绘画、运动、表演、棋艺、口才……只要用心观察孩子平日的喜好,总会找到一种兴趣爱好,多给孩子创造体验的机会,就可以走出对手机的依赖。
重视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喜欢上网玩游戏,因为那里能找到自己的荣誉感。游戏里和玩家一起互动,每次达成目标会给予肯定和奖赏,孩子收获到了自己努力后成功的快乐,这份荣誉感会激励孩子继续。所以家长在陪孩子的时候,要放手让孩子多体验,鼓励孩子自己做,孩子做的过程中多肯定,让孩子在这里寻找到成就感。
多陪伴倾听孩子的想法。有些孩子喜欢上网看玩手机,是因为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放学后,经常一人在家,或是老年人不懂引导,容易找手机做伴。其实孩子还是喜欢父母陪他一起玩,尤其是小孩子,有人陪,就很满足。年龄稍大的孩子,更喜欢父母能倾听他的想法。多听孩子的想法,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顺着孩子的思路,就有了引导他的方向和方法。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感受到轻松又开心,自然不会迷恋手机。
一个人喜欢或依恋某样东西,一定是满足了他内心的一些需要,如果未被满足,不会沉迷于此。孩子迷恋手机、游戏、上网,家长要反思,虚拟世界满足了孩子什么?家长怎么做可以满足这些需要。孩子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理解、安慰、关心、帮助、支持等,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家长能满足需要,取得孩子的信任,他对父母的依恋会更牢固和稳定,孩子愿意听从家长说,教育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让孩子远离网络、手机的伤害,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父母看见孩子对爱与陪伴的需求,然后满足他的这些需求。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