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疫情影响下,青少年“宅”在家的时间增多。由于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一些家庭每天上演着争夺平板、手机的一幕,更有孩子不知不觉迷上网络游戏。
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减少上网时间,远离网络成瘾呢?为此,记者请泉州市第三医院心理科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华杨为大家支招。
刘华杨介绍,网络成瘾和网络的设计原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及家庭社会环境等都有关系。因此,要想防止孩子沉迷网络,一味地去禁止孩子上网只能是南辕北辙,并不能解决问题。有如下几条具体建议:
早立规矩。教育者要在孩子刚接触网络、学习上网时就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与其立下规矩,例如,需要在保证学习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使用网络,规定好每周上网次数和时间等。对于沉迷的孩子,监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自控力不高的孩子很难靠自我约束摆脱游戏的吸引。
关爱陪伴。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给予关爱与陪伴,定期与其谈心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另外帮助孩子发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能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感,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
发展兴趣。教育者以身作则,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发现、发展新兴趣,一起参加健康的文艺、体育活动,如踏青、运动等,和孩子一起科学合理地利用闲暇时光,使孩子的注意力获得必要的分散和转移,以减少其对电子产品的沉迷。
宜疏不堵。不一味剥夺孩子对上网的合理需求。当孩子出现迷恋网络的迹象时,教育者应遵循“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可以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份上网契约,引导其通过网络来促进自己的学习,控制其适度上网并告知原因,而不以强硬的态度禁止,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明确界限。若出于某些特殊情况要禁止孩子上网,例如,孩子因阶段性过度上网而成绩下滑,教育者要跟孩子讲明禁止上网的原因,让他明白上网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并协商恢复正常上网的条件,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性。
及时求助。教育者需明白网络成瘾只是孩子心理出现障碍的一种外在表现,应耐心了解孩子网络游戏成瘾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必要时积极寻求学校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