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双减政策下来之后,很多家长不知所措。
之前许多家长报辅导班不和孩子商量,也不关心辅导班的效果,也不分析孩子学习成绩提不上去的原因。而把上辅导班当成提升学习成绩的唯一手段,到最后肯定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我跟周边父母讨论的时候,孩子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沉迷手机游戏、学习不主动、写作业拖拖拉拉,叛逆不听话这些问题。
那我们接下来就一一分析一下:
我有一个学生,他上课时眼睛一直盯着前面看,可是看似很认真的情况下,你去让他重复你说过的话时,他支支吾吾说不上来。后来我去到他家里家访,才了解到孩子回到家就拿起手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自己卧室的门上贴着四个字“闲人免进”。
我当时被那一幕震惊到了,跟孩子父母细聊之后才了解到孩子自从上了初二就出现了这种状况,孩子父母是做生意的,平时对孩子的关注不是很多,我问他们知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时,孩子母亲摇了摇头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学习帮不上啥忙”孩子父亲只是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没有说一句话。
接下来我跟他们做了分析,告诉他们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首先就是父母给予的陪伴少之又少。孩子性格本来就内向,父母不去多跟他讲话,谁也没有办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其次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无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就感少之又少。
游戏能够带给孩子成就感,游戏玩输了,系统并不会提示:”你好笨!这都不会,玩了这么多次了。”而是会提示:加油哦,相信你下一把肯定会赢!
这当然会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去挑战难关。我们在谈谈学习,孩子每次考完试,考得不理想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去鼓励孩子?这点需要自省。
你也可以想想孩子写作业时我们是在旁边进行学习还是刷着短视频嘴上喊着让孩子写作业,永远要记住身教大于言传
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家庭文化
最后一点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是因为我们自己关上了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大门。孩子刚生下来时,我们看着可爱的他们,对他们充满希望,他们的每一言一语总是能让我们开心一整天。现在他们长大了,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他们也依旧是我们的孩子,始终不变,变得是我们的父母。长期下去,孩子有可能会产生自闭症,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平时请对孩子多一点耐心。
针对孩子沉迷于手机这个普遍的难题,有的家长选择不给手机强制没收的方式来解,但事实上并没有好的效果,只有从手机的奴隶变成手机的主人,让亲情和欢乐重回家庭,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难题。在玩手机和游戏时,和孩子约法三章,并为孩子找到正确的社交途径,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出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孩子才能正确对待手机,做手机的主人。
毕竟现在是科技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时间,在时间上要有奖惩制度。让孩子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观念。
孩子学习主动性不强,写作业拖拖拉拉这些我们可以归结到一起,就是孩子学习没有动力。
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家庭+学校+社会
孩子的学习动力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其次就是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目标这些因素。
咱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家庭中亲子关系不友好,孩子回到家的感觉是冷冰冰的。他回到家看到的是父母的争吵,在课堂上想的是那一幕幕的画面,注意力也肯定不会集中,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上不去。所以这就凸显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成绩有着巨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平时跟孩子亲子关系友好,那问题就是出现在第二点。对于孩子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目标这些我们可以先对孩子进行了解,他对于自己有没有坚定的目标,有没有自己的梦想。如果没有,那就帮助孩子一起去规划一下,如果孩子有明确的目标那就以书面形式展现出来,贴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激发自己去努力学习。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智,立小志者不得志,不立志者变弱智。
当孩子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再去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是特的,具有独立人格,每一个人都是有差异性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让孩子先对学习感兴趣,他才会继续学下去,成绩才会提上去。总而言之就是: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习惯
传授学习方法
规划学习目标
再来说说如何培养习惯吧:
人生无非就是由无数个习惯组成的,我们要去循序渐进的计划,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当很多任务出现在一起时,做好任务分解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
最后,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向上的力量,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有尊严的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有时候孩子的某些行为我们可能不喜欢,但这并不损害这个人存在的价值,我们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本身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孩子会有问题,也会有缺点,但孩子不等于问题,重要的是处理好孩子和问题的关系。
孩子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的三观和思维都还在成长构建中,在某些事情上的观点与成年人不同,也就会与家长产生意见上的分歧。青春期的孩子在荷尔蒙的影响下,思维活跃,情绪多变,又正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交界处。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们在很多父母眼中依旧是孩子,这就形成了他们一种挣扎纠结的心理。当与家长产生意见分歧又难以调节时,也就成了我们口中所谓的“叛逆期”。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一致,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父母的言行不一致,这样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效果。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