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会说话,特别是与学校老师交流。有时比和上级领导说话还紧张。说多了,怕老师烦;说少了,怕老师不理会。还不是因为孩子。
聊细节,打开话匣子
第一次和孩子老师沟通,是在路上遇到老师。一路上有点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话题。老师很真诚,直接告诉我孩子平时的表现。“孩子比较调皮,爱动。倒是说说道理还是可以改的。”听到这里,懵了。孩子在家里相对比较安静。我如实告诉老师,感谢老师让我看到孩子的另一面。只能让老师费心了。
后来再回想,是我家庭教育中出了问题。孩子没有纪律。一定是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我应该再问老师,孩子课堂上是不是过分活跃?主要是哪些课上?平时课下休息与同学交往中不和谐。(孩子上幼儿园)通过这样的询问,就可以大致了解他喜欢什么科目,社交能力是否需要改进。通过这些询问,回家以后可以鼓励孩子认真听喜欢的科目。不喜欢的慢慢找原因。
言简意赅,少讲故事
接孩子放学时,也常听一些家长聊天。“我们天天很懂事,有一天……”、“我家那个淘气呀,没有让我省心的……”
和老师聊天,话匣子打开,和老师亲近了几分,就滔滔不绝起来。幼儿园的家长大多说孩子在家多聪明懂事。学龄大的,家长就一堆抱怨,回家玩手机看电视……老师工作时间紧张。孩子优秀与否老师也是能看到的。与老师谈话,是沟通了解或者解决问题的。多倾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适当请教老师管理方法。
多了解,表态度
听老师讲孩子在学校里存在的问题,朴实的家长很直率地说出:“老师,不听话您就揍他!”老师们多是无奈地笑笑。法律是严禁体罚学生的。另外,社会多少案例“逼迫”老师放下戒尺。
学校只是反映孩子学习上的问题。老师面对众多学生只能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能改变孩子的,除了他自己,也只有家长。
多听老师讲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请教老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提供在家里的“异常”。与老师共同为孩子“会诊”,对症下“药”。
尽责任
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家庭教育是第一位。如果老师和家长沟通会,首先要感谢老师的关注。另外就是思考孩子哪出出问题了。而这个问题,根源在心理。家庭的教育、家里发生的事情、学校里与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都会影响心理变化。学习成绩、日常表现是这种心理的反映。家长应正视老师提出的问题,配合老师尽自己的责任。
写在最后
养娃任重道远。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是经验,不妨留言,共同学习借鉴。
原创文章,作者:赖颂强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