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人的开山始祖,第一位写有大量田园诗作,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影响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带来。更有甚者苏轼视他为精神偶像,并且赞美其文风: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1

陶渊明的具体出生日期不详,没有史料可考!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身处于一个战乱连年的朝代,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陶渊明人生有的两大目标:大干一番事业他的曾祖父(为东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大司马,掌管八州军事。)和活得潇洒自在。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古代文人都有安邦治国之志。

陶渊明也曾是一位怀有经邦纬国之志的少年。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30岁那年,江州刺史王凝之比较欣赏像他的文采,让其出任江州祭酒。

可是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在官场是混不开的!最关键的就是看不惯就是这个顶头上司王凝之!

王凝之是赫赫有名的王羲之的儿子,老婆是咏雪才女谢道韫。出身书香世家,但有点过头了,过于迂腐!陶渊明实在受不了,所以撂下一句话:“不为五斗米折腰”,傲然拂袖而去。

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庐山脚下的那几间茅屋.

也许是为了说服自己,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吧?陶渊明一口气写了六首《劝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也因为拒绝了人人羡慕的肥差,从此声名大噪,成为当地青年隐士的偶像。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

听从内心,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

陶渊明后来担任东晋将领桓玄幕僚、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参军,出任州祭酒、主簿等职务,每次都做不了多久就辞职回家。

41岁那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担任彭泽令。在彭泽县,陶渊明分到了百亩良田。对于一百亩公田,他打算全部用来种高粱,因为高粱酿成的酒芳香扑鼻。为此,陶渊明心里美滋滋的。翟氏坚决反对,她要种粳稻,因为酒不能当饭吃。二人争执一番,结果各让一步——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粳稻。

上任18天,因查户口得罪大地主,受上官刁难,再加上妹妹的去世!

解印辞官,随后写下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这次,他彻底归隐乡野,开始了归园田居的生活。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陶渊明显然选择了前者。那种孤独,他把它形容成一只落单的鸟儿,“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一个“失”字,一个“独”字,已写出鸟儿冷冷的孤单。

正如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评价的那样:

在精神上,陶渊明掌握了“任真”的自得;在生活上,他掌握了“固穷”的持守,因此,他终于脱出了人生的种种困惑与矛盾,而在精神与生活两方面都找到了足以托身不移的止泊之所。

3

陶渊明的处世之道:如果无法与俗中有恶的尘世同流合污,那就归隐山林,清静自在。

回到了农村,陶渊明心情大好,诗兴大发,他一口气又写了五首《归园田居》。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为何能够坚定意志,最终选择回到乡野,为之吃苦受累?因为他清楚一点: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人生如梦一场,又何必让尘世羁绊自己的生命?

不过,陶渊明倒是和天下很多父母一样,自己未能实现的志向,希望能由子女继承。或者说,他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碌碌无为”。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俨长到14岁那年,陶渊明写下诗作《命子》,除了用祖先丰功伟业激励儿子之外,也寄予了他的祝愿与期望:“日居月诸,渐免子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经常教导孩子们要珍惜时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其一

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勤奋刻苦: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他告诉孩子们要博爱: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杂诗》其一

他也会教导孩子们看淡生死: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其三

4

在陶渊明辞官回家后,有一位叫颜延之的官员,与陶渊明意气相投,经常在一起喝酒。

后来颜延之被调到桂林,赴职经过浔阳,来看他。临走前,留了二万钱给陶渊明。他拿到这笔钱后,没有上交老婆,补贴家用,而是全部送到酒家,方便今后过来饮酒。

有人说,从这件事反映出陶渊明的自私自利,他是一个不顾家的男人。若仅仅从个体的角度去看,其实也表露了诗人的品性:真实、自然、不自欺,也不欺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那些了解陶渊明秉性的朋友,常常提着酒壶来看望他。一起喝酒,谈笑风生,一提到政治,陶渊明就说:“我醉了,要先睡觉了,你们喝差不多就自己走吧。”

陶渊明虽然经常酒醉,但他却活得比谁都清醒。

历史就像一个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世人皆浊陶渊明独清,他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

5

公元420年,刘裕废掉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建立宋朝,史称刘宋。至此,两晋时代结束,中国进入了历时169年的南北朝时期。

消息传到庐山,陶渊明望着地里的庄稼,久久沉默。他回到草屋里,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并为这首诗写了一篇长长的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得知,诗人为自己,也为世代后人塑造了一片安宁祥和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样一个安详和平的家园,并非出自诗人白日梦的臆想,还是源自现实中遭受痛楚之后的理想追求。陶渊明生活在东晋与刘宋的过渡时期,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民族之间激烈厮杀,利益集团之间激烈争权。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又多么令人绝望!他流着泪写下最后六个字:后遂无问津者,然后在旁边署下自己的字——陶潜

因为现实残酷,同时渴望美好,所以,陶渊明写出了《桃花源记》。从这个角度看,桃花源代表一种理想——自由自在的、回归自然的生活。

桃花源,就是陶渊明自己。属于有勇气与智慧去听从内心、亲近自然、真实活着的每一个人。

6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在陶渊明看来,人生看似漫长,其实极其短暂,就像一道闪电,一闪而过。在这么一闪而过的瞬间,人似蝼蚁,实在不必劳心费神去思量俗世功名,也不必计较得失对错。

改朝换代后,陶渊明拒绝了别人的当官邀请,南山下定居下来,种田,饮酒,作诗,活成了神仙模样。

晚年他还给自己写了一篇自传,叫《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我只知道我家后院有五棵柳树,这就是我的号。以后我就叫:五、柳、先、生!

公元427年,秋风飒飒,60多岁的陶渊明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回想起这一波三折的人生,竟有点感慨。

于是点灯披衣,提前写下一篇祭文,名曰《自祭文》,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自己写祭文的开山鼻祖。

在祭文中,陶渊明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境况与生活志趣——

我这一生虽清贫,住得昏暗简陋,

常常断炊,寒冬无裹身衣物。

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

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

闲暇时看书弹琴,冬天晒晒太阳,

夏天沐浴清泉。

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

这是我喜欢的生活,我过得很快乐。

我用尽了全力,终于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

好的人生,是能遵从本性,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那样的生命,即便历经波折,也是伟大的。

可我陶渊明不在乎当什么伟人。

我只在乎,酒壶里还有没有酒。

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桃花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清风来不来,都不妨碍我自盛开。

故临死之前,他神情淡定,嘴里反复叨念着一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原创文章,作者:赖颂强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58172.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日 上午9:59
下一篇 2024年5月1日 上午10: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