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都称他为苏东坡。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文章大多都肆意豪放,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奔放乐观,冷静脱俗“倚杖听江声”“把酒问青天”是他,“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共粉泪,两簌簌”也是他。
古有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苏东坡的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写给亡妻的词却最为悲伤。如此悲伤的词究竟只是为悼念亡妻,还是别有深意?本文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写作背景出发,再读这首传唱千古的词,从中寻找答案。
苏轼画像
一、爱妻早逝,悲从中来
自古才子配佳人,苏东坡与他第一任妻子王弗就是一段佳话。王弗的家乡在生四川青神乡,父亲王方又是乡贡士。乡里都知道王方有一聪明的女儿,温柔可人,生得颇有几分姿色。宋仁宗至和元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九岁的苏轼和十六岁的王弗在家乡成了婚。
两年后王弗陪丈夫苏轼进京赶考,当时苏轼并不知道王弗读过书,王弗自己也从没有提起过。苏轼读书时,妻子就在一旁做自己的针线活,有几次苏轼背书卡壳,妻子王弗便在一旁轻声提醒几个字,提示完便又低头做起自己手中的活计。
苏轼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在满屋子的书里,随便挑出几本问王弗,没想到妻子对答如流,苏轼既吃惊又高兴,没想到自己娶到如此聪慧、有知识,却低调的妻子。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曾对王弗有过评价:说她“敏而静”, 就是说她非常的聪敏, 但同时性格沉静且不张扬。
王弗陪伴苏轼十一载,熬过寒窗苦读的枯燥寂寞,也经历了苏轼金榜题名,春风得意的人生高光时刻。两人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精神上的知己。王弗和当时封建制度下的一般女子不大一样,有着不凡的见地,不仅洞察人情,还对丈夫苏轼的事业多有帮助。
可惜情深不寿,天意难料,正当苏轼在官场跃跃欲试的时候,公元1065年,王弗不幸去世,年仅二十七岁。王弗是幸运的,嫁给了懂得欣赏她,尊重她,率真豁达的苏轼,这也是后来苏轼十分思念王弗的原因。
电视剧《苏东坡》苏东坡(陆毅饰)与妻子王弗(林心如饰)
二、看似悼念亡妻,实则深藏壮志难酬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乙卯年,正是王弗的十年忌辰。这一年,苏轼已经四十岁。父母相继去世,守丧结束后,王安石变法也随即拉开帷幕。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他认为变法初衷虽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开辟国家税收收入来源,但是实际上却加重了农户的负担,长此以往不是一个可行的良策,这样的变法注定会失败。
王安石时任宰相,对改革是势在必行,借此打压欧阳修一行人,苏轼义愤填膺向宋神宗辨明利害关系,苏轼写了《上神宗皇帝书》、《再上皇帝书》和《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文章。
不曾想却造王安石的反扑。朝堂上的是是非非令苏轼心灰意冷,于是他向宋神宗辞官,决意离开。一来二去,苏轼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任太守,名升实贬,经历宦海沉浮的苏轼,正月二十的晚上梦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写下这首悼念的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开篇“十年”两字,一下以时间为弓满载思绪,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苏轼这十年经历了太多,心境自然与往日不同。“茫茫”两字更是写出,阴阳相隔,时间之久,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模糊,内心又生出许多惆怅和空虚。
梦醒后,才意识到“不思量,自难忘”,转折顿挫,让人深思。原来,对妻子的思念从未停止,平日里看似没有想念,实则已经深入骨髓,梦里自然会再见到她。
短短数十载,苏轼仕途屡遭坎坷,他与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政见不合, 多次遭受排挤, 开封府推官到杭州, 再到密州, 宦海沉浮, 身心俱疲。“纵使相逢应不识”从另一个侧面说自己如今的样貌,不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儿郎,岁月蹉跎,早已是“尘满面”“鬓微霜”。
说起昨夜梦中与妻子相见的情形,说来奇怪,不是什么大场面,只是安逸平常的家常旧景。“幽”显得梦境朦胧,“忽”写得稍纵即逝的场景转换,迷离恍惚间自己回到家乡,看到妻子正坐在带有窗格的“小轩窗”下梳妆打扮,心中悲喜交集,相顾无言,和柳永《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异曲同工之妙。
与妻子王弗梦中相见后,回到现实中来,“断肠”人既说妻子王弗也说自己,与前面“十年生死两茫茫”相互呼应,借由明月的清辉,悲伤的意境更深刻。
这首《江城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悼亡词,作为中国开山之作的这首悼亡词梦境与现实交错,虚实结合,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思念的悲伤。悲的由头是悼念亡妻,悲伤的根源则是内心深处的空虚与一次次失望积攒起的伤痛,最终纵横交错集中迸发,只“情”一字,贯穿全文。
宋代晁补之曾评价苏轼说:“眉山公之词短于情。”大概意思:四川眉山人苏轼的词,不擅长写幽微细腻的感情。可事实胜于雄辩,苏轼的词恰恰是纸短情长。
陆毅版苏东坡
三、官场失意,诗场“得意”
政治上壮志难酬,生活里一地鸡毛,经济上也是困顿不堪,一连串的打击,苏轼借酒浇愁,再加上密州地处偏僻,气候潮湿阴冷,长时间的贬谪迁调,苏轼的心情很难再开朗起来。在密州的日子,是苏轼人生中最为坎坷艰难的时期,政治上的晦暗期,但却是他诗词的成熟期。
在正月十五日,就是梦到妻子的前五日,正逢上元节,苏轼在街上看灯观月时写下《蝶恋花·密州上元》上阕写“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写在杭州时的大好景致,下阕笔锋斗转,“寂寞山城人老也!”感叹密州上元的冷清寂寞。
当时,密州正逢灾年,“天上无雨,地下无麦”“盗贼满野,诉讼充斥”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心中苦闷压抑,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子由也没能相见。苏轼写下《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也是在这一阶段,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苏轼的笔下诞生。
苏轼后来娶了亡妻的堂妹王闰之,她虽不像王弗一样聪慧能干,但也是温柔贤淑,安静端庄,陪伴苏轼并分享了他一生的荣辱浮沉。因遭贬谪后“减削公使库钱太甚”一家老小竟然被温饱所困,王闰之了解苏轼,便想办法洗盏温酒,幸好有王闰之的体贴,苏轼才宽慰许多。写下这首《江城子》既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也是对眼前人的珍惜。
苏东坡雕像
苏轼虽是豪放派的诗人,但这首《江城子》却是感情细腻,虽是记梦,但也只是寥寥几笔,余下都是直抒胸臆。悠悠生死,一别数年,时间和空间的流转中,妻子王弗终归是潜入梦来。相逢与不识,无言与泪千行,不思量与难忘,落笔平静内心思绪却早已是惊涛骇浪。
这首词虽说是为悼念王氏所作,但更多的是立足于当下的坎坷经历,悲凉境遇,抒发自己难以实现的政治抱负的感慨。苏轼和王闰之相伴多年,也感念其恩情,更有了珍惜眼前人的想法。所以说,这首词并不仅仅是思念已逝去故人,更是为活着的人感慨。
END.
我是铃子,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铃子茶话会,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原创文章,作者:赖颂强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5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