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褒国立国多少年

古褒国立国多少年

古褒国立国多少年

方鹏霏

历史上的古褒国(今汉中所有域地和川北、陇南、荆楚部分域地)究竟立国多少年?有言1300多年,有载1500多年,有记1900多年……属哪个強国所灭?有曰被庸国灭,有记为巴国灭,有载为秦始皇所灭……见仁见义,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其实,褒国是秦始皇的上五世祖爷、秦惠文王赢驷在“巴蜀之战”中所灭,十分正确。

中国人上古远古以及近古,均非常重视祭祀,《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祭祀之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先秦史书《世本.卷七卷八》载:“舜帝出生于成固妫墟(俗称双井、今龙头镇)”,死后葬于黑水(今湑水)岸边宝山前的夜弧冢。传说舜帝的手掌纹像个“褒”字,故舜帝死后,其女婿大禹为了就近祭祀功高盖世、“文明之元”、“德自舜明”、“创立三大文化之一”的舜帝而特在舜帝的故乡、“方四百里的汉中成固”(当时留坝、褒河属成固辖)设立了褒国,命聪明睿智、勤劳勇敢、治水有功、自己儿子、舜帝外孙有褒氏为褒国开国君王,子子孙孙按时祭祀舜帝和汉山。据有关史料记载,褒国是汉中地区(梁州)最早的政权。褒国是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第一个王朝"夏后"所封的同姓诸侯国。《诗经》中称汉中为"南山"、"周南"。褒国雄踞“周南”,为秦岭以南巴、蜀、庸、苴等诸候国之“南国领袖”。《史记·夏本纪》载:禹“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褒氏……”清嘉庆《汉中府志》载:“禹封其子为褒君,是有褒国”。褒国首都在今汉水以北、留坝县以南、褒城镇东三里的骆驼坪。自夏起,历经殷商西周东周,后被秦惠文王䇔驷“巴蜀之战”时所灭。褒国(汉中)土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岭南膏腴之地。褒人引进周人的农业技术,培育出自己的特产“芜菁”(俗称长寿圣参或小人参,外形近似白萝卜),连同原有的“丙穴嘉鱼”特产等,进贡周王廷,很为周王室称道,广为流传。有专家研究:《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广》《沔水》等诗篇,皆为周公旦采译秦岭以南褒国乐歌而成。褒国与周天子历代有婚姻友好联盟的传统,如周文王娶褒国太姒为后(太姒为周武王周公之母);再如周幽王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名伯服,伯,长子的意思。周武王伐纣时,周南诸侯国褒、蜀、巴、庸、苴等均参与伐纣之师。每遇周王室举行重大活动,褒国君主都要亲赴参加,故被周室列为“友邦冢君”,接待规格高于它国。褒人的文化、风俗、民情也受周人影响较大,与周文化相互作用、不断发展、溶汇共进。

古褒国立国多少年

夏朝至西周,褒人一直平静地生活在秦巴谷地、汉水两岸。虽为“南国领袖”,但却对邻国从不发动战争,不掠夺别国财富,中庸之道处人为事。到周幽王时,褒人生活被打乱,“幽王三年,周伐有褒”。褒国太后褒姁为免其祸,将绝世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为妃。幽王被褒姒的非凡美丽所倾倒,百般宠爱。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幽王遂废掉皇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幽王十一年(前771),申后的父亲申侯联络诸侯缯国、西夷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点烽火求救,诸侯慑于申侯、犬戎势力,未去救驾。申侯就把幽王、太子伯服及陪侍的郑桓公等杀死在骊山,俘获了褒姒,拥立宜臼为天子,称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

褒国是夏王朝“夏后”所封的同姓诸侯国,具有当时先进文化、青铜冶炼、农耕渔猎、治玉烧陶等技术;褒国建交巴蜀、臣服庸苴、兴盛发达、享誉寰宇。春秋时,巴蜀也建立了自己的奴隶制国家,形成长江流域巴蜀文化。褒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第一任国君“有褒氏”为舜帝的女儿、大禹的第一任妻子所生,后历经71位国君。历史上最著名的传说是:褒国有两位君王化为飞龙,缠绕在夏帝孔甲的宫庭明柱上。

古褒国立国多少年

春秋战国时,从公元前770年起,褒国归蜀域地内。秦惠文王发动“巴蜀之战”(公元前316年)攻取巴蜀,灭掉褒国,设置汉中郡,隶属于秦。秦惠文王赢驷发动“巴蜀之战”前,秦国朝廷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即激烈辨论。秦丞相张仪与将军司马错唇抢舌箭、推杯换盏、激烈交锋,最后秦惠文王高兴的说了一个“善”字而定夺。

据《战国策·秦策》和《华阳国志·蜀志》载:秦惠文王嬴驷于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成为秦国第一任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赢驷在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后,重用了丞相张仪,采取了连横之策成功击退了六国的合纵伐秦,让秦国一次次度过了危机。当时蜀国在今四川境内,首府为成都,是“戎狄之长”。巴国在今重庆嘉陵江北岸,首都为巴,与蜀不睦,而与苴国友好。公元前316年,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求助,巴向秦求救。秦王赢驷欲攻蜀,却以道险难至,韩国又来侵犯,犹豫不决,遂问计于臣下。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劫持周天子,挟天子以令天下,以建立王业。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而从巴蜀又可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将军司马错的精僻论述记于《古文观止.司马错论伐蜀》内: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文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说(译文):“不对。我听说:要使国家富庶,就必须拓展国家的领土;要使军队强大,就必须让它的百姓富足;要建立统治天下的帝王之业,就必须广布它的恩德。这三个条件齐备了,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如今大王的疆土不广百姓不富,所以我希望先从容易见成效的事做起。蜀国是西部偏僻的国家,又是戎狄之类不开化的边民之国,眼下又发生了像夏桀商纣时一样的内乱,用我们秦国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比让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容易。得到蜀国的土地,可以用来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可以使秦国百姓富足。既锻炼了军队又不损伤民众,蜀国就乖乖地臣服了。因此,攻取了一个蜀国而天下人并不认为我们强暴;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灭蜀的举动也就名利双收,并且还有制止暴乱的美名。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未必有利,却要承担不义的骂名。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冒险的!请允许我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周王室,现在还是各国诸侯的宗主;韩国是周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将要失去九鼎,韩王也预感要失去三川之地,那么,两国一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周把九鼎送给楚国,韩把三川之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的危险之处,不如攻打蜀国万无一失”。秦惠文王曰:“善,寡人听子”。

古褒国立国多少年

据《战国策·秦策》和《华阳国志·蜀志》载: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金牛道(自今陕西勉县向西南,越棋盘关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攻蜀。公元前316年10月,张仪、司马错大军途径“周南”(汉中)时灭了褒国(亦算是“巴蜀之战”的一部分)。因历史上汉中为东川,四川为西川,东西二川统称“天府之国”,均属巴山蜀水之列,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膏腴之地、贯朽粟红、民熙物阜、鱼米之乡。 秦灭巴蜀之战中,蜀王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蜀亡。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攻灭巴,俘虏巴王。秦惠文王贬蜀王子弟为侯,以秦国陈庄公为蜀相、张若为蜀守将;封巴王为“君长”,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北);置褒国为“汉中郡”,封褒国帝君褒吉为郡长,治所移至沔水之阳岸边(今汉台区)。巴蜀遂定,秦益富强、兵缮地广、粮草丰盈,为之后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秦灭巴蜀,先击灭途中褒、庸等国,设立汉中郡,占领秦岭外广大地区,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广地、强兵之目的,战略上形成了对楚国的侧翼包围,为尔后南进灭楚和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聚合了有利态势。故,褒国是被秦惠文王䇔驷的张仪、司马错灭巴蜀大军于公元前316年10月所灭!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初年,大禹任治水功臣、自己大儿子、舜帝外孙有褒氏为褒国国君起,至公元前316年灭亡,共立国1754年,历经71位帝君。

2024年4月22日

作者简介: 方鹏霏,退休新闻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外有关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2000多篇,荣获中、省、市有关报刊杂志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优秀奖20多次;出版发行54万字的散文集《秦巴揽翠》。

原创文章,作者:赖颂强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57242.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6日 上午9:29
下一篇 2024年4月26日 上午9:3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