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好不容易才推翻秦朝,建立了自己的汉朝,最后却选了承秦制,这是为何呢?
而秦仅仅只存活了15年,当时所有大臣百姓都在质疑刘邦的选择,得不到广泛的认可。刘邦坚持汉承秦制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细聊一下!
一、刘邦的出身对"汉承秦制"的影响
刘邦他出身于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交友甚广,但无意于劳作。他的梦想就是不想和自己的父亲哥哥那样日夜耕作但也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什么大的雄心抱负。
刘邦很在乎面子,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刘邦去参加过一次宴会,宴会的宾客座位是按照随礼的金额安排的,高者上座,刘邦自然是没钱的。
但他却骗人家说自己随了万两的礼金,最后刘邦被安排在了上座,可以看出刘邦不甘于人下,想要高人一等。
后来刘邦见秦始皇游行,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震撼,48岁的他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时权位已经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秦朝时刘邦担任过沛县泗水亭长,亭长是秦的基层政权内最基层的吏,每个亭长的手下都有两个卒,分别是亭父和求盗,亭父负责内务,求盗负责抓捕盗贼等,协助刘邦处理百姓纷争。
虽然刘邦仅仅只是个亭长,但秦朝郡县制是一环扣一环,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很大,亭长所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组织能力,上级发下的命令他要及时传达给每一户百姓。
面对乡里的百姓,亭长要有能力与他们打交道,每天都有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刘邦接触到了其他官吏,一入官场就有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陈胜代表的是农民阶层他自己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是社会的最底层,是暴政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自然也接触不到秦制的优点,一心想推翻秦制。
刘邦是秦制的直接参与者,他与秦制的接触面最大,所以刘邦深知秦制的特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二、为什么选择秦制而不是周制
刘邦当时所处的时代很特别,在他的前面有一个秦朝,秦朝的前面有一个周朝。秦朝和周朝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政治制度,周朝采用分封制,秦朝是郡县制。
周朝将天下分为多个诸侯国,而秦朝没有一个诸侯国,这两种政治制度实施出来的效果,有三个明显的不同:
周天子权力极小,虽然在名义上可以控制诸侯,但诸侯都霸有一方土地,实际上并不臣服于他。
秦朝吸取前朝的教训,秦朝皇帝的权力极大,可以调动全国的力量去干一件事情,天下的土地全都归于皇帝,郡长县长没有土地产权只是帮朝廷打工的。
周朝时候,诸侯间战乱纷起,没有一个可以约束诸侯的绝对权威以至于出现了春秋和战国两个天下大乱的时代;秦朝时期,皇帝就是天下独尊。郡长县长们不敢擅自用兵,根本不存在诸侯内战的问题。
周朝享年近八百年,而秦朝泱泱大国却只存活了十五年。刘邦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困境,究竟是采用周朝的模式,还是秦朝的模式呢?
若采用分封制,岂不跟项羽一样,诸侯间战乱不止,自己也没有绝对的权威?而倘若采用秦朝模式,让天下都归于自己。
作为皇帝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似乎不用多想,直接用秦朝的政治模式,采用郡县制,不封诸侯。可是,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
如果刘邦也采用秦朝模式,会不会也跟秦始皇一样,存在十五年甚至更短呢?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选什么,但他想自己的志向,他向往的是秦始皇那样的"大丈夫",而不是被"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想当天下归自己所有的皇帝。
三、"汉承秦制"的好处
秦朝吸取了周朝的教训,天下都归皇上掌权。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最大的优点就是很大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体系严密,分工明确。
刘邦也在郡县制的运行体制内,他深知郡县制的优缺点,他在这中间学到了不少组织管理人的经验。他也深知秦的不足,秦的暴虐导致天下不满,他便宽仁对待秦朝子民和将士,不但没有一并歼灭,还大赦天下。
刘邦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汉承秦制,萧何入咸阳宫,收拾文书,直接运用现成的制度规章,有利于汉朝初期的便于国力的恢复和发展。继承了如郡县制。
但汉初还是分封了部分诸侯王。一个新生的大汉政权,可借鉴秦朝的经验发展。在承袭之下再做修改。
也用秦制管理跟随自己的反秦军队,在建国后也利用秦制笼络人心,所以秦制对汉朝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汉朝还承袭了秦朝的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等。民族关系的承袭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郡县制国家。
西汉时,中原和西域各族、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都得到加强.思想文化的承袭秦朝采取法家思想,焚书坑儒。
西汉则吸取法家、道家的合理成分,后又改造和发挥儒家学说,强调天人合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即民心思定大乱后大治。
我们从今天看以前,郡县制比封建制先进是毋庸置疑的,可当时的人要想将自古以来的封建制改为郡县制,那需要极大的魄力。
刘邦的汉承秦制存活了四百多年,但过了四百多年后到了西晋,晋武帝司马炎都还对分封制情有独钟,半个世纪就亡国了。
可以看出刘邦当时的勇气和魄力是多么的强大。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汉纪》
文/史海观复
原创文章,作者:赖颂强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5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