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限游令”自8月30日出台已经很久了。
这段时间里,孩子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出于好奇进行了一番查询,直到看到这样一篇新闻:
防沉迷新规之后,孩子网游玩得少了,看游戏直播的却多了……
#1
有不少家长分享了新规发行之后孩子的情况。
当代小学生学习现状:
宁愿发呆都不学习!
为了逃避学习,人类真的可以很努力!
想来也是,不要指望限制了网游、短视频,孩子们就能乖乖学习。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科技这么发达,娱乐项目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不让玩游戏还能看视频、听歌,看电视、看小说、玩笔、玩橡皮……
什么都没得玩了,还可以神游四海。
实在不行,还可以“开发自己”,揪头发、玩鼻孔、抠手指……
反正都比学习有意思。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爱上学习,想出各种怪招,真以为幼崽们会被吓到?
人家当然是没在怕的,只要不学习什么都很有意思。
#2
家长们经常吐槽孩子的学习差,记性“时好时坏”。
也不知道是孩子大了懒得跟父母交流,还是真的记不住,总之就是一问三不知……
但是,当你以为他是真的记性差想要放弃的时候,他又能给你“惊喜”。
一位妈妈说,由于防沉迷限时规则,她的孩子最近脑子里长了个闹钟,能在临近8点时准确感知游戏时间即将来临,然后读秒迎接宝贵一小时的到来……
好像忙碌了一天,就是为了得到那一个小时的奖励。
看到孩子的记性和韧性,家长肯定会想,这用到学习上该多好?就像那句老话:正事他一件也记不住,没用的事怎么也忘不了。
有位家长吐槽孩子对待学习不够自觉。
她一直以为放学后主动做功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她从小到大都是这么做的,这能有多难?可惜事与愿违,她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在玩的时候抽空学习。
我们总以为自觉是最基本的,却忘了不自觉才是常态。
还有位妈妈说,孩子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在为逃避学习跟她讨价还价上了。
父母工作一天回到家,处理家务已经足够繁琐麻烦,结果还要一方面监督他们学习,一方面绞尽脑汁跟他们玩智力对抗。
忍不住说出那句至理名言:
“你要是把这些心思用到学习上,清华北大都不是事儿!”
#3
其实关于孩子玩游戏,家长不用如临大敌,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防沉迷”。而防沉迷的种种举措,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孩子身上。
不管监管如何到位、技术如何升级,最终依然要靠孩子自己“拿得起,放得下”。
比起对游戏“严防死守”,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和游戏“和谐共处”。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和家长的引导尤为重要。
尤其是家长,家庭是孩子学习、成长的第一场所,家长不能简单“甩锅”游戏,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一方面,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关心、沟通与高质量陪伴,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
另一方面,要用心给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
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绝对完美的技术方案,也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
首先,家长要清楚地了解孩子在玩什么游戏。
游戏是种产品,当一个产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我们有必要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产品到底是怎样的,游戏也不例外。
中国游戏行业一直有着极其严格的管控,所有正规出版游戏都会有版号,而且版号都会标注在显要位置。
一旦家长发现孩子在玩的游戏没有版号,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这是非法出版物,不要继续玩下去了。
因为没有版号的游戏极有可能存在诱导充值、内容过于黄暴的情况,同时家长也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这类非法出版游戏,以此杜绝孩子在不良游戏上浪费太多时间。
正规出版游戏,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① 适龄提示
在游戏登陆界面可以看到非常显眼的数字,代表这款游戏到底适合几岁以上人群。
当家长发现某款游戏的适龄提示是16岁时,第一时间就应该想到这款游戏中可能存在一些不适合低龄儿童的因素,这时就应该及时劝导阻止孩子。
② 防沉迷时间限制
在中国正规出版的游戏都接入了防沉迷系统。
家长可以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每天在电子游戏上花了多长时间。
正常情况下,所有接入了防沉迷系统的游戏,限定未成年在周一到周五只能玩1.5个小时,周末为3个小时。
一旦孩子在游戏上超过了时间限制,说明孩子可能偷用了家长的身份证,突破了防沉迷系统的限制,或者是翻墙玩了外网游戏。
如果家长毫无戒备,随便帮孩子突破了游戏厂商所提供的防沉迷系统,那么网瘾少年诞生的锅真的不应让游戏公司来背。
③ 充值问题
正规游戏并不允许8岁以下儿童充值,对于8岁以上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有清晰的充值限定,一个月最多只能充值200块。
为了避免未成年人过度消费,正规的游戏为此都有一定的系统防护。
一旦充值超过限定,家长就得马上警觉起来,切勿马马虎虎当甩手掌柜。
很多时候,只要家长愿意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些游戏防沉迷的基本知识,就能有效杜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这也是防止未成年人变成网瘾少年的最基本手段。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就像各行各业都需要培训一样,家长也需要培训,而当代家长最需要自我培训的课程就是对孩子的陪伴。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除开游戏本身带有一定的吸引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小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会把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在游戏上。
当家长和孩子同时玩一款游戏时,家长就能以第一体验视角,清楚地了解这款游戏产品有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充值限定等等。
这样一来家长可以及时发现游戏中存在的某些不良因素,从而能及时制止孩子对游戏的沉迷,同时也能找到共同话题。
这可以帮助父母跟孩子在沟通的过程中减少话题壁垒,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
不仅游戏,其他事情也一样,只要家长愿意花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很多教育上的疑难杂症都可以迎刃而解。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