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上学应该干什么?我这里是中小学部,我的真实故事。
初中的我从13岁就开始沉迷于玩游戏,一直到23岁才玩到大学毕业。
我不玩游戏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这个人玩游戏并不玩,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也经常能够看到那些沉迷在游戏中的青少年的身影。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我家孩子13岁就爱玩游戏,不爱学习,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即使去上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就很好。
然后上初中的时候,我发现,他经常说学校有几个同学,他就说他喜欢玩游戏,上课的时候总是东张西望,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内容他根本听不懂,学习成绩也很一般。
在学校里面,经常会受到同学的鄙视和老师的忽视,自尊心十分强烈,而且父母越是想要给孩子面子,孩子越是想要获得家长的认可,如果不能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存在感,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个没用的人,特别容易自暴自弃。
最后没有什么本事的人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被别人瞧不起自己也是常有的事,父母如果经常责骂孩子的话,孩子就会变得特别叛逆,会在心里滋生出自己的自卑感,不愿意去相信自己值得被爱,长期以往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
4、不听话的父母
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不知道父母到底是爱不爱自己的。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于严格,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被要求必须考上好的中学,即使孩子已经考上了大学,但是在父母眼里仍然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孩子越长大越容易出现问题。
在《请回答1988》中,德雷锋执的一台小汽车坏了,他想和妈妈买新的,可妈妈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也不喜欢车子,于是他便向自己的妈妈哭诉了不想买一辆小汽车的理由,这时德雷锋对他说:“每个人都有赚钱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赚钱的能力,在社会上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努力赚钱,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如果你这么去做的话,你对得起你的家庭,你不配过好的生活,现在只有不好好读书,以后你就不会有好的工作,所以你必须要好好读书,不读书的话,你这辈子就毁了,你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你就必须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德雷克斯说:“不听从命运是个人的宿命。”
我们把一生的权利都放到孩子身上,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我们害了孩子,是我们把孩子逼得太紧了。
哈佛大学有句谚语:“一所好的大学,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老师。”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不是名校毕业的,也不是进了名校的,而是拥有健全的人格。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那么就必须先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接触的东西,只有真正读懂了孩子的内心,才能帮我们引导孩子走出内心困境,让孩子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01
一个聪明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生活在舒适区
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当孩子真正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时,他们就会选择勇敢地向前迈向正确的道路。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完美,要求孩子做一个乖巧、懂事的人。
孩子的品格和三观也是我们平时对他们的影响。
在电影《灯与影》中,乔丹的父亲去世后,他们的女儿就和他一样,在社会上无依无靠。
乔丹的父亲一直无法照顾他,一直依靠母亲生活。他需要依靠母亲,他害怕失去母亲,在母亲的压力下,他拼命工作,却只收获了幻觉,打碎了整个世界的幸福。
长大后,他对身边的人失去了信任,自己的生活一团乱麻,完全无法经营自己,他变成了一个只有一条街,被困在黑夜里,就像被人窥见了一般。他只能靠活下去。
一个外国人的话:“我想死的时候,是在我最值得放肆的时候。”
他们的悲剧并不是偶然的,在这个史上最为生动的时代,最为摧残的就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爱”。
在这些父母心中,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对孩子充满着巨大的期待。
只是,这份期待中,有多少种方式是“期待”的表达?
以下,是两个孩子和他们的妈妈。
一名美国海归硕士妈妈,在这本书里写道:
“我对自己的孩子期望不太高,孩子的成绩是一般般,但我并没有因此感到失望。我和丈夫没有为孩子的学习而焦虑,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是真没有错。
只是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更多一些,并不是对孩子的要求更多,而是希望孩子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有自己的生活。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7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