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防沉迷也能玩的游戏,要是没有防沉迷,很多孩子又能玩到什么程度呢?
一.防沉迷“战争”
“我要把所有的钱都花在游戏上,花不完的钱。”8月3日,一名12岁的女孩在家中玩了一天游戏,就因为玩游戏将爸爸的手机砸坏,还将爸爸的车子、外卖、快递等物件砸坏。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啊,对不起,爸爸摔坏了,让你和我一起去修车吧!”爸爸把车停好,问女孩。
女孩没有慌张,眼里满是兴奋,“那我试试……”
做出了停工示送快递单的动作之后,女孩跟着爸爸从车子那边走了出来。
父母一行人合力抱着女儿,再次走到了院子尽头,女孩说:“我要回去。”
在民警询问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走错了路,虽然当时在公路上,但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在熙熙熙攘的绕着路。
但是很快就会发现,父母亲就在离开的时候,依然是老远看见老远看不见的爸爸。
“那你就告诉我,我到时候再回家。”
父母听了解释,也觉得不应该这样。
如果你对父母撒谎,你会失望,会伤心,会想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他们。
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毕竟爸爸妈妈都在身边,但是你会很认真,会理解你的。
就像我们总是提醒你要认真,然后去努力认真,去做作业的。
我们总是叮嘱咐你要认真读书,但是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其实并没有认真读书。
甚至还经常听到别人说:
“你这孩子不认真读书怎么办?”
“你看看你这个孩子多认真,这个孩子就是太马虎了!”
“考不好就得受惩罚!”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父母的出发点总是好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在父母的眼里,“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最棒的,在别人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
一旦孩子没有达到他们期待的那个“优秀”,他们就会陷入“比较之中”,从而否定自己。
看不见自己的孩子,这对父母的形象已经是刻板的。
只有当孩子在其他方面做得好时,父母才会喜欢他,对他的赞美,对他的努力夸奖,甚至连课后作业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批评。
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掉进去的自信,甚至会发展出对自己的消极行为。
就像这个综艺节目中,17岁的少年说的:
“如果我真的这么优秀,我会很努力,请你不要管我了。”
父母不断和孩子强调他优秀,会让孩子慢慢失去自信,而他自己也会认为自己不够优秀,这也就是“自我妨碍”的一种情况。
父母如果长期这样否定孩子,会让孩子的自信心不断的遭受打击,从而更加的不自信。
孩子心里其实并不是什么都不在乎,他只是想让父母注意到自己的努力。
而父母总是以一句“你还小”开头来打击孩子,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个原因是父母太过强势。
我们要明白,父母越强势,孩子就越需要保护,甚至还会形成逆反心理。
另外一个原因,是父母太强势。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父母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不合格的存在,这样,孩子就很难形成正面的自我认知,更不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
比如,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就比较焦虑,觉得孩子一定是不够努力。
再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希望孩子成绩优秀,考上名牌大学。
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父母就非常生气,觉得孩子不争气。
再比如,有的父母喜欢打麻将,从小就喜欢带着孩子去钓鱼、种菜、钓鱼、做菜,当孩子长大后,就会感到不满意,觉得孩子不爱读书、不努力学习,可能没有考上大学,父母才会批评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像自己呢?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父母不能苛求孩子每次都考第一名,应该要告诉孩子,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都会过去了,并且会带给你意料之外的惊喜,可以追求考的更好,可以更加优秀。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7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