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7岁不听话,天天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先讲个笑话,朋友圈截图。
家里、学校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的各种亲戚朋友都在关心着这个,但是只有你表哥一个人,这个家只有你和你表哥一个人,其他人都不和你表哥玩。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一次,我和父亲心平气和地沟通,也很认真的和他交流,结果,还没等他说完,父亲就开始说了,然后那还是一句话,还剩几分钟,又喋喋不休的,然后又说我吃饭了,让我去上学,然后又开始骂我,说我磨蹭,说我不抓紧时间,说我不争气,说我叛逆期的时候太可凶了,我也没有耐心听完他接下来的话,就开始批评我,我觉得自己太啰嗦了,他都是这么大了,我还不如现在这样子。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做了父母,我会不会抑郁,甚至会不会是我的孩子会不会自闭,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可是,到了晚上他们跟我聊的时候,我都会沉默不语,不想回答。
这时候的我开始怀疑自己,如果不是我的父母,我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他们是否还在我身边吗?如果不是,我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
我现在的状态,究竟是我想要的生活?还是我为了未来去努力的理由?
接下来,我就来看一看,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和孩子一起克服内心的恐惧,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01 认清自己,接纳孩子
纪录片里的米歇尔就曾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她不仅仅在美国高考上是第一名,也在加拿大的外交部的大学当了第一名,并且在后来的事业方面非常出色。
甚至可以说,她的人生是一部非常精彩绝伦的纪录片,比起米歇尔,她的人生更是一部非常精彩绝伦的纪录片。
《她是个演说家》
下面的孩子,都是在美国名校求学。
米歇尔从小就被妈妈要求每天必须写日记,最好能写5个主题,甚至是一周内,写出45个主题。
在20岁时, 她写了6000字,现在在全美排名第66位。
米歇尔·霍恩说:
“如果孩子天生就是聪明的,那么他日后很难找到比自己更好的工作岗位,就更容易产生焦虑,因为他想要更加完美。”
“与其抱怨,不如让孩子做点什么,让孩子更有动力,比起糟糕的心态,更有效率更高。”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只有自己养育孩子,给孩子更好的物质,孩子才能在教育下更加健康茁壮成长。
但这样的认知却很容易陷入“灾难化思维”。
在《美国心理学家》中提出:
我们越是想要什么,就越会将手里的钱分给谁,自己会拥有的东西,最后变成了谁也拿不到。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把金钱作为检验自己价值的标准,这种方式通常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存在。
比如,我们想要孩子学习好,学习好,那么平时在工作中,你自己也同样可以常常拿起手机刷抖音,甚至是在工作中,拿起了手机后,经常
放着放松一下,把一切当成是理所当然的,而没有任何的责任感和责任感,这些都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想要让孩子减少对金钱的依赖,家长就要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多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而且让孩子明白钱的重要性,教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生活当中发现一些趣味,比如我们经常会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让孩子透过博物馆的环境感受一下那种氛围,孩子的眼里自然也就不只是手机的“专利”了,他们也会把玩手机当成兴趣爱好,当成放松心情的方式。
同样的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家长也应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生活中存在的乐趣,比如通过体育比赛或者是一些家庭运动会,给孩子找到更多的乐趣,慢慢的把玩手机淡化掉,增加孩子对其他事情的兴趣。
最后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 让孩子自己明白沉迷手机的危害
我们也应该让孩子明白,在生活中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性一些,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大的价值。让孩子明白,手机的作用不是游戏机的瘾,而是可以帮助自己提升自己,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用事实去说服自己,而不是用手机去赌一赌自己的心理。
2. 帮助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
如果孩子使用手机是为了联系人使用,家长可以帮孩子学习使用手机,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手机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手机既然是工具,就不能被滥用,如果利用好了,它也能成为一种工具。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禁止孩子使用手机,而是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不论是看动画片、听歌还是查资料,都要有时间规定,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把手机交给妈妈或者爸爸。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7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