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
叛逆厌学症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就是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会在学习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造成孩子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无非是父母、学校、社会的影响。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孩子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知道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有: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1、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本身的趣味性也下降了。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在家里被宠着长大的,父母的教育都是十分严厉的,因此,在孩子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动。在学习上,孩子的学习态度也不会改变。到了四年级,孩子发现学习的趣味性也不明显了,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学习。
2、学习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能是来自于老师的、同学的,也有可能来自于家庭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学习成绩的高低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避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否则,不仅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反而会因为成绩的高低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家长的一味的要求,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未来,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目标。孩子如果想考好成绩,考不好怎么办?如果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如果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碰壁,孩子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父母要把握住这个教育的度。
一味的盯着成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成绩越来越差,这样的恶性循环就更加严重了。
如果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只会让孩子心生焦虑,更加难以承受。
父母对孩子成绩的反应过于看重,会导致孩子过于看重成绩,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孩子的成绩不好,父母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父母过度关注成绩,会让孩子产生过度紧张
父母过度关注成绩,会让孩子产生过度紧张感,更加害怕面对考试,从而发挥失常。这样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让孩子内心越来越没有自信,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
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孩子变得敏感、胆小、懦弱、没有安全感。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
过分的爱,会让孩子认为父母爱的是成绩,爱的是分数,而不是自己。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就会对父母产生愧疚感,觉得自己不够好,会对父母产生厌恶感。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骄傲,对孩子严加管教,每次考试都要孩子达到“优秀”这一状态。这样的孩子,在自己优秀的前提下,容易焦虑,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比如,孩子考了98分,家长会说,才100分都不够,还有什么脸说。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会说,你连这个都不够努力?考一百分对得起我们吗?这样的否定,很容易让孩子觉得没有价值,很容易导致孩子厌学。
家长要做的就是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满足别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期待,这就是对自己的期待。父母给予了孩子这种期望,孩子就能够在能力上获得相应的成长,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变得更好。
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父母需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1.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的行为总是正确的,孩子就会从父母身上学到一些好的品质,这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在他的身上会有所收敛,所以父母要不断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就要以身作则,用行为示范去引导孩子,引导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那么孩子就会没有起码的道德标准,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2.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尊重孩子
孩子与人交往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在处理好了这件事情之后,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想法,慢慢培养孩子的个性,要有爱心,要坚强,不能自私自利,要懂得去承担责任,要懂得要尊重别人,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要不断地提升孩子的素质,要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不能仅仅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还应该让孩子成为一个团队中的优秀成员,这样孩子才会更有自信,更有进取心,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3.鼓励孩子独立自主,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孩子会犯错误,并不代表着他就是笨蛋,只有经历过了这件事,他才能真正的成长。
父母要有一双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胆识,让孩子懂得责任感和担当。
4.鼓励孩子多运动,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培养孩子的能力,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明白如何在人群中展现自己。
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辛苦,自然而然也会在内心深处认同父母的辛苦,而且会变得更加有责任感,更加积极乐观。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7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