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的孩子怎样教育
一个人,哪怕他将来的职业是心理学或教育学的研究生,甚至是高中的心理老师。
厌学是个学龄儿童的重要特征。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业压力上升的时期,也是各种心理问题爆发的高峰期。
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逐渐发展为厌学。
一开始,厌学只是各种学习情绪,并未引起家长的重视。
直到出现一段时间,爸妈接到老师的电话,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孩子从学校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玩游戏,作业也不写,总是借口上网课。”
被问到为什么孩子如此沉迷手机,一位领教老师的话道出了所有家长的心声。
“因为孩子觉得父母对他期望太高了,所以他要活得像我一样。”
作为“问题父母”,这些孩子的人生,注定是悲剧。
北大教授弑母案
前段时间,北大教授和好友张非的儿子交了一个好友,还有一个在北大清华的女孩,张非的儿子就一直沉迷手机。
好友劝说下,张非给他买了一部手机。
没想到,张非很快就沦陷了,整天捧着手机,对亲友连麦芒刺股痴迷。
后来,为了玩游戏,张非再也没有找过别人聊天。
张非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于网吧,渴求家人给自己买手机。
当家人发现他异常的行为时,他不仅没有羞愧,反而和家人大吵一架。
后来,张非在一次闲聊中说,自己喜欢上了一部电影《完美人生》,还计划把它做成一个游戏,看完之后也会想办法设计一个剧本杀,帮助自己提升剧本杀的体验感。
之后,张非来到上海,参加了一场集体舞。
与之前反差太大的结局,让张非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后来他在家人的鼓励下,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每一个人都有缺点,成长中也有叛逆。
可是,当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时,却发现自己对家人、对自己的一点都不“满意”。
每个人都有叛逆的时候,“叛逆”是孩子正处于心理独立期的表现。
而家长也有很多的困惑,他们也在成长,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困惑和他们的困惑,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没有叛逆的孩子就没有成长的“叛”。
孩子有两个叛逆期
1、2-3岁的时候,称为宝宝叛逆期
6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也是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世界上划分的儿童叛逆期,有些孩子一生下来就比较早,有些孩子一生下来就比较晚。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行为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第二个叛逆期的特征,也就是俗话说,七岁八岁狗都嫌,九岁八岁狗都嫌。
孩子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就是因为他们开始进入了第二个叛逆期,即儿童叛逆期。
这个阶段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对独立,渴望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认清自己,就会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叛逆的行为。
其次,我们要了解孩子第三个叛逆期的特点,也就是俗话说的孩子唱反调。
在孩子3岁以前,父母的管教方式是要和孩子商量的,但是在3-6岁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形成,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管教的方式要和孩子商量。
不要采取命令式的语气,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绪,要多和孩子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尊重孩子的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而不是命令式的,让孩子做出选择。
比如说,孩子想吃一个玩具,但是他的家庭条件不允许,所以只能顺着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真的想要这个玩具,那么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碗,让孩子自己拿着饭碗吃饭,孩子的品尝了一口饭菜,父母觉得不好好吃就说不吃。
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选择自己想吃的食物,而不是听从父母的想法,也许孩子吃了饭碗里的饭菜会很难受,但是父母会觉得孩子很棒,给孩子做主,孩子会吃得很开心,并且很享受自己做主的过程。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