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读书了,家长也没骂他,就带他去了一趟拘留所。
没想到,三天后这位家长又被抓了,民警去现场对他进行了教育,并且让他接受了心理治疗。
这次经历给我的最大感触是什么?就是他给自己的孩子立下的规矩。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无论是平常吃饭、上课外,还是假期的出游,规矩都定好了。
每次他需要遵守规定的时候,就严格要求自己。
因为家里的规矩实在太多,所以,为了不给他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就很严格地执行。
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询问儿子的意见。
儿子也很开心,表示:“这是我自己的规矩,我们尊重他的规矩。”
不想当饭“的规矩,是按时按量完成的。
家里的规矩,从来不会被孩子挑战。
生活上处处都有规矩,只要孩子有一点小错误,家长都会提醒,有一点错误,家长也会立刻纠正。
面对孩子的错误,也是如此。
给孩子做好规矩,就是给孩子传递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一来,孩子的行为举止才会变得有序、清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那么,我们父母该怎么教孩子?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比如想让孩子养成一个什么东西,怎么教都没有用,还需要什么内容,就需要什么方式的把孩子说的事,按照这个顺序,一步一步一步来。
而要孩子做到这些,还是需要家长的一些辅助的。
这里的辅助要首先明确指出,比如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如何换位思考、如何跟朋友相处等等。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明白很多的道理,
也就能真正明白这些道理,从而锻炼孩子形成自己的生活技能,更加有助于孩子的社会能力。
这里的生活技能,主要是指能够独立生活的技能,以及能够独立完成诸如学习、吃饭等社会行为的技能。
当然,这里的生活技能主要包括:生活的自我约束能力、生活的自我约束能力、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自理能力。
无论是在家吃穿、上学还是外出旅游,都需要让孩子有生活自理能力,这样才能够减少孩子在社会中的被抛弃感,更加不会被别人讨厌。
这就是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学会让孩子独立,让孩子能够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也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呢?
1、 独立生活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形成一种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孩子的生活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甚至会对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耿耿于怀,不愿意自己去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遇到事情时总是消极对待。
这样的孩子会不断的要求自己去做,从而更加的想要去独立。
2、 独立生活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尝试自己的事情,比如做饭、自己穿衣服、自己选择衣服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独立生活的乐趣,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目的。
3、 帮助孩子提升做事的专注力
孩子做事的时候,一旦专注起来,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比如说孩子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那么孩子就会养成专注做事的习惯,同时也会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对自己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所以,想要孩子在做事的时候专注力强,家长要从孩子的性格入手,培养孩子做事的专注力。
4、 加强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所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重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当的去锻炼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当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以后,家长就不会因为孩子不学习而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了,同时也会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了,并且这样的孩子也更容易被老师关注。
父母要引导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父母学习,这样才能让孩子提高学习的效率。
5、 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更需要自己去探索世界,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增强孩子的自主意识,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才会提升。
帮助孩子热爱学习的小妙招
学习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却没有孩子喜欢学习,所以父母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
1、 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
当孩子不爱学习时,父母不要一味的去逼迫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们有选择性的去学习,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 教会孩子学会预习
当孩子对于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明白课本上课本上的知识是什么,这样孩子就会主动的去思考,而不是去排斥。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