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玩游戏沉迷

表妹玩游戏沉迷其中,连吃饭和睡觉都要“顾不上”。妈妈管不住孩子,为此两人争执不下,“我要上班了,陪我玩一会儿。”

小晶一气之下,找了一个玩具在姐姐面前玩。

在玩一会儿之后,小晶发现了姐姐那双圆圆的眼睛,一改往日的温柔模样,变了一副模样。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姐姐明显是生气了,拽着小晶的胳膊,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一溜烟跑走了。

“你瞅你,你这家伙就是心思不在身上,你说过玩手机能当饭吃吗?”

“看手机眼睛受不了啊,眼睛不好。”

“哎!手机看坏眼睛了,怎么办?”

小晶红着脸,一脸倔强,不说话了,这样子也是装不太正常。

只见小晶又开始抹眼泪。

在一边抹眼泪,一边偷偷地抹眼泪,似乎很委屈。

这位妈妈显然不是第一次这样和孩子说了,她为了让孩子回房间好好写作业,将手机没收了,孩子眼泪就更加厉害了。

实际上,这种办法是最糟糕的,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早就被手机所绑架了。

只有不爱学习,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才会患上“手机病”。

一玩起来就忘乎所以,一玩起来就放不下,一玩起来就完全忘记时间,就会出现睡眠不足、做事情拖拖拉拉拉、丢三落四的情况。

越是沉溺于玩手机,就越不容易记住与人交往的规矩,从而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如果不加以限制,我们辛苦养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极易被手机狠狠吞噬。

一次家庭聚会,两个男孩让我感触颇多。

一个男孩从进门后,往那儿一坐就开始玩手机,根本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爸爸几次催促他吃饭,他“嗯”了几声,根本不动;妈妈于是把水果喂进嘴里,他机械地嚼着。一米八的大个子,像几岁孩子一样被照顾着。手机就像精神鸦片,将一个孩子原本饱满、蓬勃的精神状态全部吸走了。

而另一个男孩则一直耐心地跟亲戚们聊着天,谦卑地说:“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语气里尽是期待。周围的人都在玩手机,表示父母根本就不关心自己,不了解自己,更缺少了解孩子的契机。

这个男孩说:“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显然是孩子缺乏沟通的表现。

孩子缺乏沟通的原因

1、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不是简单地待在孩子身边,而是要和孩子有互动,和孩子有互动。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小老鼠关在只有一张白纸壳的笼子里,当老鼠高兴地跳过迷宫,并不时地被映在脑海中的玩具排成队形,老鼠宝宝也不乖乖地去碰它,可是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过去了,它还是会被打回原形。

他观察到,这只老鼠笼子里有一个笼子,总是A老鼠的玩具少、游戏内容丰富,而B只有一堆玩具,无聊的时候没人陪伴,于是他把一只小老鼠抓在了一个箱子里,只有一张纸条,就是“我要这个盒子里的白鼠”。

于是,老鼠用老鼠威胁小朋友:“喂你,我要把你的手拿开,我要让你看见这个白鼠”。结果,小老鼠等了几个小时,都没有等来家里的白鼠,这只白鼠却找到了更大的毛虫,而且都比原来的白鼠还要可爱。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孩子的认知,而且先要改变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表现出对游戏不感兴趣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表示对游戏不感兴趣,通过其他的方法来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对游戏的热爱逐渐地被改变,后面的过程也就会轻松很多。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767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1日 上午10:09
下一篇 2023年4月11日 上午1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