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心理会反复吗?
厌学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心理的一种心理反应。孩子可能会觉得学校里学习枯燥无味,整天不得闲,因此讨厌上学。
孩子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厌学心理是认知出现偏差,导致的。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那么我们该怎么帮孩子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呢?
一、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人们对孩子们产生兴趣,通常有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成功的,一种是失败的。我们发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这些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的。学习是让孩子获得知识的最好方式,它能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好各科,让孩子树立信心。另一种是孩子产生厌倦情绪。当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始讨厌学习。我们怎么让孩子找回对学习的信心呢?首先要给予孩子信心。可以说孩子的进步都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我们需要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树立对学习的信心。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获得信心呢?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学好了,你很有成就感,你是个很有自信的孩子。”这样孩子就会从父母的鼓励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能从父母的表扬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如果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那么孩子只知道自己不努力学习,还有被父母批评、指责,那么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不愿意学习了。
所以我们要经常给孩子鼓励和认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我们的信任和欣赏,在学习上产生更多的积极的情绪,这样孩子对学习就会越来越好。
比如:孩子如果学习很好,那么我们就可以鼓励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3、纠正孩子学习错误,从纠正错误开始
前面说了,父母可以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学习错误,但是不可以只针对孩子的错误,更不能针对孩子本身错误,对于一个不好的行为,父母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比如孩子某次考试没考好,有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说“你这次考的不好,以后怎么办?”“别人都能考一百分,你为什么就不能?”“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无能。”
如果这样的语言不断地否定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自残行为,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有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一、不要去嘲讽、打击,不要觉得羞耻和绝望
孩子考差了,很多家长会觉得没面子,甚至训斥孩子:“你看你怎么考这么差,你看你上次考这次再考这么差,这次考不好,看你下次还能考多少?!”
“我看你最近是没日没夜的,是不是这次考试被老师批评了?你应该跟我说说原因!”
这些话,在孩子听来,仿佛是在对自己的能力评头论足,是在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贬低。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一遇到考试就发挥失常,其实是缺乏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是一个学习不行、天生不够努力的孩子,是不会学习的。
“你看看你平时那么努力,一定能考好!”
这句话,孩子听了,虽然会觉得不舒服,但不一定是真心实意,只是一时的情绪上来了,而非但没有达到目的,还会把孩子弄得很烦躁。
要知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认可了,才会愿意向父母倾诉,这种交流是打开心门的钥匙,能够及时把孩子的困惑解决掉,同时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3、孩子感到不被父母信任
《好孩子,坏孩子》中,女主角的妈妈说,“女儿上学期在学校和补习班上课的时候,总是随意的走动,这让我们很担心她的身心健康。有一次在外面惹了事情,回到家,看到女儿,她就和女儿说‘你这样做不对’。”
在妈妈看来,这种方式就是为了女儿好,孩子会觉得妈妈的关心和爱护处处都是有依仗,认为自己对妈妈的要求理所应当。因此她的女儿很受打击,感觉自己像个傀儡,很无能。
长大以后,女儿回国后,总是郁郁寡欢,一度觉得自己非常不快乐。所以才会萌生出轻生的念头。
小时候,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格,但到了初中以后,小时候的她就像个“小大人”,想学却学不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渐渐就放弃了。
当她问她想学什么时,她说自己考师范学校也学不会,还要经常逃课。
被父母发现之后,她的父母气得不行,但父母却说:“你这个年纪还小,不适合在这个时期。”
原因是,那时她还小,她只能遵从父母的意愿行事,一旦做的某件事没做好,父母便劈头盖脸地数落一顿。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大人们不懂得思考,更不懂得帮助孩子。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