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不上学哭闹的时候,不愿意待在家里,他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对身边的亲人异常冷漠,哭起来惊天动地。
4岁的小猴子,看见陌生人没有存在的感觉,不会跟别人微笑打招呼,不会有需求别人帮助,只会用他的眼睛去看,这是“共情”缺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二种,就是可能会引发一些抑郁、孤独、自闭、情感问题。
比如,别人不想跟他玩,他会以哭闹、尖叫、吵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可能会撞到别人,同时他又会把玩当做是一种情绪体验。
这种“共情”缺失,让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
3岁前,孩子的共情能力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父母投注在他身上的精力也不够。
一旦我们给孩子的爱不够,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孤单的、无力的、不被重视的。
他和外界对着干,还可能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归属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共情”,就是能够看见对方的内在需求,并对孩子产生影响的。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情绪、行为时,要与孩子产生共情,引导孩子去感受这个世界,才能了解自己,才能理解别人,才能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心理健康的人。
就像《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里的那个家长,她儿子的青春期并没有出现问题,只是家长越看到孩子的问题,就越担心和焦虑,然后会去教育孩子。
结果往往就是家长越焦虑,孩子越不听话,亲子关系也随之越来越差。
这也就好比是我们自己的青春期遭遇了很多因压力而引发的“事故”,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焦虑、抑郁、愤怒,而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变成我们跟孩子的冲突,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正如上面那位读者朋友所说,你根本没有办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找到“知己知彼”的方法,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
让他去掉网瘾,去掉网瘾,去掉网瘾,去掉网瘾。
这样一来,我们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担当,也会越来越好。
好的教育方式,永远都需要彼此的爱,而不是彼此的仇恨和敌视。
在解决“网瘾”问题之前,父母要先去爱自己,先去爱孩子,先让自己成为一个被孩子接受的父母。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