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孩子厌学工作后后悔了
我的儿子非常喜欢打游戏,但是他也非常讨厌。他不是每次都能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一开始我也没有在意,直到有一次周末他因为作业没做完就出去玩。玩到晚上10点才回家。等到第二天早上,看到儿子还蒙着被子,怎么都睡不着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昨晚误加了老师的电话。
后来我赶紧和老师取得了沟通,恳请老师不要让我儿子这样做,否则我儿子就这样废了。老师告诉我,每当我儿子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会狠狠的揍他一顿,想让他长记性。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从那次之后,儿子对学习越来越抵触,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想来我才发现,我的错误方法竟然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我的孩子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每天晚上7点到8点,除了吃饭,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学习,吃饭时间都是在学习,甚至连上厕所时间都是在学习,他甚至在学习的时候还会拿着手机,玩着手机,我还以为他是在学习,可过了一个星期以后,我才发现他居然在玩手机,而且是玩通宵,也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在偷着玩,居然还对着手机傻笑,我很生气,又很无奈。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特别是有些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没有做好准备,其实父母这种表现就是在对孩子的不信任,导致孩子的内心叛逆,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其实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父母没有掌握好沟通的技巧,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
三、父母不恰当的爱,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1. 父母爱的否认,让孩子失去了自我价值。
父母的爱,是孩子在面对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压力、否定的态度,从而产生自我否定。父母应该是孩子内心的那个人,因为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才会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外界的一切。而无条件的接纳,却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2. 当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自信。
当孩子的信心被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时,他就会有力量,能够把自己身上的优点克服困难,把自己的不足,攻克难关。
那些被父母无条件接纳的孩子,会拥有一颗不卑不亢的心态,他们总是保持着阳光的心态,遇事不慌不忙,有股平常心。
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保持着积极,自信,自强的态度,并且具备一种清晰的信念: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而这些信念的形成,也是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影响的。
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对孩子做出承诺时,要心平气和地表示,承诺之后一定要兑现。
而不是在孩子做出好成绩时,冷嘲热讽地打击,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和父母失去信心,慢慢地失去学习的动力。
4. 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
如果孩子拿着成绩单回家,父母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很敏感,会通过各种方式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
“你怎么这么笨?又考这么点分数?”
“你看某某某,每次都是前三名,你看你,这次又考糊涂!”
“你是不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课文背过吗?课文背过吗?”
……
如果说得再深一点,估计很多孩子都会反驳:
“谁谁谁不是一直在努力!为什么没考好?”
“你们对我态度不好?”
而这些话,在父母看来却是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最直接杀伤力!
有些家长可能会反驳:“你说的这些话,是对我打击啊!”
但是,换成这样说,“别紧张,这也没关系,你好好复习,认真看,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考好!”
或者是“这次考得不理想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就行了!”
这些话语,对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会让他更加陷入恐惧中。
而且这样的话语,孩子接收到的是父母的否定,那孩子内心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自我暗示:“我就是不行,我就是笨,什么都做不好,我就是笨。”
慢慢的,孩子会陷入一种误区,把自己的重心都放在了自己身上。
特别是对于孩子,孩子的“进步”和“好成绩”是家长的褒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往往会出现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的价值,不值得拥有,他会形成“自我伤害”,觉得自己学习不好,也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一旦被否定,他们会自暴自弃,觉得自己就是不行,就是失败者,这样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那么他们很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轻生自残,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事情,很多家长都习惯性地认为:孩子成绩不好,就说明孩子没有认真学习,而是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遇到困难的时候,而不是去抱怨,而是要去解决,去解决。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