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玩手机的手工玩具有很多,最近就有这样一个新闻报道,让所有父母感到抓狂:7岁男孩孙建豪玩的“穿越火线枪战”游戏,用另一只6岁的小手挑战,看到枪靶在自己脑袋上,于是想到了这个好玩的“穿越火线枪战”,立刻进行了更改,重新设置出飞行轨迹。
除了游戏,父母还可以设置一些运动类、舞蹈、棋类、学习班等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用艺术的方式,生活的方式去填满他们的时间。
“小小的手机,藏着做父母的哲学”,有的家长说,“是的,手机对孩子影响太大了。”但是从实际行动上,来看,手机等多媒体工具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很小很大。如果家长能对孩子多一些陪伴,让孩子放下手机,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学习上,相信很多家长会担心,这样做会不会起到反作用呢?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的出现,也让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有家长说,孩子都不愿意沟通,只要一部手机,就是他的世界。
有些家长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其实,我们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受约束。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3岁以下的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能听得懂道理,却不能把话说完整,所以在听取家长指令时就需要家长把话说得再完整一些。
在沟通中,家长要做到“五要”:
1、要清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的目标需要哪些方面的奖励,如果约定好就要做到什么,如果没有实现,要给予孩子相应的惩罚。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不能姑息。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的“约法三章”,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前一天晚上没完成,那么第二天就不能再完成。要让孩子明白,约定的内容一定要有奖惩措施,否则就是耍流氓。
在孩子们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家长的教育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有的孩子回家就开始玩手机,不听家长的话,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没有规则的教育。家长没有和孩子们约定好使用手机的规则,手机有些时间是自己定的,有些时间是家长监督孩子定的,让孩子自己来定。
这样,孩子就能够建立起一个合理使用手机的界限。当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制定好使用手机的规则,与孩子协商规定好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条件。比如,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玩多久。什么时候必须学习,写作业之后才能玩。这个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需要操之过急,但一定要有原则,不能一刀切。在孩子的心里就会觉得这是对的,有自己的主见。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地引导。
第二点: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发脾气,对孩子的态度不尊重,经常发脾气。这一点都是 个很难的,而且很多父母往往会因为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对孩子大发雷霆。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