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孩子厌学去哪个医院治疗
据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陈勇介绍,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较高,并且年龄较低龄化,最小的可能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等。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6-17岁的青少年是抑郁症高发人群。
如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而严峻的升学考试,以及升学压力,也让很多家长不得不关注自家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纷纷做出调整,希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学哪些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是自杀的第一大诱因。每年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比从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年纪较小的儿童可能从10%到30%左右。
在我国,厌学、抑郁、自残等情况频频出现,已成为青少年群体的一个常见病,危害极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因抑郁症自杀身亡。据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中国疾病负担和第二大“健康杀手”。据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10万,每年约有10万+的青少年因抑郁症自杀。而在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在校学生占比约三成。
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发病率为10%,大约每100人中就有1人患有抑郁症。而我国目前,约有5400万人罹患抑郁症。据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约有3000万,每年抑郁症患者接近100万,其中30%为重度抑郁。
2020年,我国的抑郁症患病率已经达到2.1%。
而据我国2020年最新公布的数据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达4500万,每年新增患上9000万,抑郁症患者中,50%为重度抑郁,且呈上升趋势。
而我国的抑郁症患者数量已达9000万,占所有患者中的50%~60%,其中有45%的人患有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
2
、
有人说,要想解决抑郁症,就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不与他人进行交往。要想让孩子康复,父母必须改变家庭生活模式,提升自身的社会功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解决抑郁症的问题。
可是很多家长还在继续当“甩锅铲屎官”,以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爱孩子,殊不知孩子成材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缺席”。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的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依次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简单来说,孩子只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父母陪伴的缺失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时候,父母通常是不管不问,或者孩子上网玩的时候,家长又走到另外一边,在一旁玩手机。这是很难做到有效的控制的,即便是和孩子坐在一起玩耍,也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觉得自己玩完这个游戏就没有了,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在孩子学习时,要专心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正所谓,“学霸是一种内驱力”,孩子只有自主意识觉醒后,才能不断地争取自己的机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这种内驱力只有在孩子主观意识层面的驱动下,才能产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孩子的专注力水平:
★孩子对于时间是专注的,像画画、积木、拼乐高、拼图等。
★孩子对于任务是感兴趣,而这种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任务本身,比如学习、游戏、运动等。
★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专心。比如说写作业、读书等。
如果孩子有这四种特质,说明孩子在做事情时比较专注,那么父母需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做。
只要家长愿意去了解,就会发现孩子专注力是一个多么不起眼的小问题,能够带来诸多好处。
孩子专注力是天赋的门户,孩子能否专注于一件事,能够达到成功,与智商也是很重要的关系。
所以父母平时不要只顾着将孩子丢给学校就不管不问,也要多和孩子交流,多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
另外,孩子学习的专注力差是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事情,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认真做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力。
当孩子专注力被保护得很好时,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更好,家长也能更放心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很多孩子在家里被父母呵斥责打骂以后,会变得“听话”,然而在学校里,孩子很容易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
孩子出现问题,很多父母束手无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父母。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急切地对孩子提出希望,但是父母却把“不可以”当作是“不可以”,这种教育,让孩子很难坚持到最后。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