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雨不上学的路上
李梓豪
来源:南方周末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李梓豪决定回到学校好好学习
经过镜头的我们可以看到
李梓豪并没有因为迟到而痛苦
因为他不上学
而是克服了被爸爸关进“小黑屋”的压力
面对李梓豪的出现
我们可以看到
李梓豪的父母向李家的家人诉说了这么一段话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能理解
但是希望这一切
能帮助你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
今天老师向你发出求救
作为父亲的我感到很痛苦
但是我也希望看到你的另一半
没有哪个孩子是在读书上有天赋的
他们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正如我们曾经在课堂上有这样一段对话
当我们接受孩子问的时候
往往这个孩子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倾听
哪怕这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
我们也能够在行动中
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
孩子并不是不想跟父母沟通,只是在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理解和关心时
向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却被父母以各种理由忽略掉
久而久之,因为有了理解和共鸣
孩子的烦恼,也就多了一个合理的出口
如同青春期的烦恼
比如: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
”——“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逼着我去上学?
”
“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逼着我去上学?
”——“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们那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可是很多时候
我们却因为对孩子的态度不好,把亲子沟通变成了有目的地“劝”孩子去上学
去“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就是在“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用我们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一种“软暴力”。
这种“软暴力”本质上是对孩子的否定,在孩子的眼里,他看到的只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吗?
”,而不是“我会不会做错事?我有哪些地方做错事?
”
但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错误,却并没有看到他的努力,也没有想办法真正的去理解他,所以这也就会导致他产生一种错误的归因,在考试时,根本就不愿意去做这道题。
而事实上,即便他的某一道题做错了,他也会觉得是别人的错,就会懊恼不已,会把这道题改正。但是,这样的归因,并不能帮助他们正确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反而因为错误的归因,而造成了孩子们在学习中的错误。
因为错误的归因,就会导致他们对这件事情更加不重视,
最终在成绩上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考试失误、知识点提取出现偏差等。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真正的原因可能并不是考了多少分,而是没有掌握,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从而导致成绩无法提高。
二、 错误的归因导致孩子的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当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出现了考试失误,当孩子把考试失利归结为偶然性的,同时也因为孩子不够认真而受到责备,导致孩子学习能力和成绩也受到影响。
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就不能够从错误中得到更多的进步,孩子就会感到十分的沮丧和无助,最后没有办法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成绩。
因为我们不能直接归因,而是要找出这种情况,一起寻找原因,再解决问题。
1、 没有正确的归因导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因为孩子长期在一个消极的环境当中成长,导致孩子经常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归因,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学习能力的原因。
所以当我们在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非常的懊恼,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好,是自己的原因,久而久之,孩子会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成绩也会越来越差。
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些孩子,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习惯是一开始就对学习有抵触的心理,只是在家长的压迫下,才能认真地进行学习。家长的逼迫只会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只会让他们更讨厌学习,而且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而然也就不想学习了,他们才会越来越讨厌学习。
3、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自尊心受挫
孩子的自尊心其实非常强,他们在意着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态度,在他们看来,如果自己成绩不好,爸爸妈妈妈不会批评自己,也不会喜欢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自暴自弃,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对学习也会产生厌倦。
4、孩子不知道为谁而学
家长的逼迫只会让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其实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高兴,让自己有个好的生活。
这样的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呢?
有时候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去改变这种现状,所以我们也就把这种现象叫做“德西效应”。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