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就哭闹怎么回事?其实,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问题,不能“以暴制暴”,更不能因噎废食,企图压制孩子。
那么,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一、孩子哭闹耍赖怎么办?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当孩子出现无理要求,比如在商场玩玩具,要买这个买那个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一招搞定他。
比如在孩子想要吃饼干,买了一个就是哭闹耍赖,那我们就可以用直接满足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说:
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但是家里有很多的玩具,可是他就是不想买。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比如你这会儿还没有吃到饼干,但是家里的其他小朋友还没有吃到饼干,这时候,如果你的小朋友也很想要,那么你可以告诉他:
“如果你坚持在商场玩这个玩具,那你的妈妈就要奖励你一个玩具”
如果你的小朋友还是哭闹,那你也不能妥协。
因为如果你是为了得到一个小玩具而妥协的话,妈妈也不会买。如果你为了能和朋友好好相处而妥协的话,那妈妈以后就再也不给你买了。
很多时候,我们说的延迟满足并不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而是对孩子的一种态度。孩子其实并不是不懂得要什么,只是还没有养成一个独立的习惯。所以我们在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弹性,让他自己做选择,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你要听话”。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当然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希望自己小时候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然而生活在这种“今朝难遇”的环境下,不希望孩子只考一个二流大学,不希望孩子只考一个二流大学,这样才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一开始,我的心理咨询师是个完美主义,因为我觉得在我的来访者中,这种现象的频率甚至能超过了60%,但是随着咨询的深入,发现它已经暴露出来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那就是,很多孩子厌学,是因为没有获得一个具体的目标。
她的目标,应该是希望孩子考一个重点大学,所以,平时,她的目标就是让孩子抓紧时间复习,做完作业,当考试完,或者当成绩出来的时候,就能比较好的为自己确立目标,然后,就会抓紧时间复习,这样就不至于考试考的不好。
可是,当她为了让孩子抓紧时间复习,她就会这样做:
她说,其实孩子已经很认真了,哪怕她的学习方法再怎么改进,都没什么用处,就跟着一起看视频,但她又不想让孩子落后于人,于是,就用一种外围的关系吸引孩子,让孩子不得不去完成任务。
这样一来,孩子肯定会感到恐惧怕,会因为害怕而不敢睡觉,然后就会更加烦躁。
而最终,在孩子害怕的时候,父母就会使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乖乖地睡觉,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循环,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所以孩子内心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
而且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孩子,如果出现了不想睡觉的情况,或者是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都会让父母感到焦虑,父母就会不自觉地出现强迫症的行为。
02 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不断地催促
1. 频繁地催促会让孩子失去兴趣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行为,是因为父母总是不停地催促孩子,会导致孩子对一件事情的兴趣被不断地被否定,从而变得很不喜欢。
而且孩子也不明白父母是为了自己好,因此内心的逆反心理也会越来越强。
2. 让孩子觉得“快”是一种“快”的观念,他就会对自己的“快”的行为感到反感
父母的不断地催促,只会让孩子形成习惯,父母不催促,他自己就会主动去完成。
而且,父母这样的催促,很容易让孩子对于“快”的概念产生错误的认识。
如果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是觉得这是一种“快”的观念,这种“快”就是“快”的观念。
3. 父母给孩子的时间观念,并不是以年龄、成绩作为标准,而是由孩子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个人行为
。
他对自己的时间、所学的知识、所生活的环境形成了正确的认知,也就不会盲目追求什么的快。
在学习中,孩子在时间观念、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提升是很难的,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度。
4. 接纳孩子的坏情绪,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虽然,情绪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坏情绪也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益处,因此,父母要做孩子情绪的容器,接纳孩子的坏情绪,不因为孩子的坏情绪而愤怒、着急、焦虑,而是更加接纳他的坏情绪。
当孩子有了坏情绪时,父母要及时帮助他调整,孩子就会成长,父母的成长就是孩子的重生。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6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