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孩子厌学、网瘾、逃学、早恋、离家出走、学习压力大……其实,孩子有厌学情绪的时候,一定是有原因的。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两大原因,分别是孩子厌学背后的心理原因。
01 厌学背后的心理原因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厌学心理是指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学习活动单调、枯燥、乏味、没劲,如果任由其存在,必然对学习感到厌倦。
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易走神、小动作多、写作业拖拉、马虎潦草、应付作业、经常性地将自己的学习困难、家庭作业等归咎于老师或家长,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意无意旷课,出现厌学心理。
02 厌学心理的产生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贝特·麦克斯科恩
曾提出过一个关于动机对人的影响。
他把人类的基本需求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口欲期、安全感、成就感、休闲期和学习期。
口欲期是指幼儿自主性明显增的时期,儿童开始逐步掌握主动性、主动性和成就感,这种心理特点在幼儿时期就能持续出现。
从心理层面上讲,一个孩子能够主动学习的主要是安全感和自主性,
而这种内在的力量会推动孩子“逼迫”自己去学习。
学习的自主性一旦产生了,孩子便可以自发主动地去学习,不需要父母的督促,就能主动地学习。
这也就意味着,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就要比同龄人优秀,甚至比同龄人更加出色。
当孩子进入初中后,他进入了青春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会慢慢发生变化,但这也意味着孩子开始有了自主意识,开始出现反抗心理,这时,父母要理解并鼓励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把2岁到3岁这段时间划分为“反抗期”和“依恋期”。
2岁是孩子“自主意识”形成的阶段,这时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想让别人干涉他的生活,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想摆脱家长的控制,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到了3岁左右,孩子的“叛逆”表现会达到高峰期。这时候,孩子能够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人“,这是个可喜可贺的变化。
但是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情却变得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喜欢被父母控制,同时他们更渴望自由,不喜欢被父母约束。
为什么会有“叛逆期”?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很多事情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被父母控制,不喜欢被父母强迫着来做事情。
比如孩子出门要买东西,你可以让他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说这个东西一定是他想要的,你可以告诉他,“我给你准备了一个大大的理由,如果这个东西很贵,你可以选一个价格更贵的,但是它们绝对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可以买一个这个,因为家里已经有了很多类似的东西了,是不是你可以理解和接受这个东西呢?”
这样既让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了要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名牌。
05
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也许会被父母无情打断
现在的父母,要么忙于工作,要么忙于家务,要么忙于加班,要么忙于家务,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学校,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只有养育者的角色,教育者的角色应该是老师的角色,但是父母的角色却只是辅助者,这个角色不是对孩子进行管教,而是孩子主要的教育者。
当我们扮演的是引导者、呵护者、陪伴者,而不是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是否优秀就能否成为优秀的孩子。
05
有的孩子只是反映家长没有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现在家长都热衷于早教?
其中一个回答是这样说的:
作为家长,我觉得早教应该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事情。孩子的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和孩子双方一起参与,而不是家长把孩子扔给老师,要么自己不管,要么直接去把孩子送给学校,不然这样孩子的习惯就永远改不了,耽误孩子的成长。
好的家长,就不会把孩子扔给老师,而是教育引导他,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对于小学生而言,就该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老师的重视还是老师的鞭策,都是家长和老师们关心的一个话题。
我的一位朋友,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朋友因为要给孩子报课外班,所以就给孩子报了七八个课外班。孩子在学校里很开心,回到家就开始做作业,孩子有些许自由散漫,家长也管不了。
看着孩子学习效率低落,作业质量差,孩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朋友整天愁眉苦脸,眼睛总是黑沉沉的。他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但是,他却很后悔。
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孩子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老师只能对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进行讲解,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的学习还是不够用的。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