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学只参加考试可以给毕业证吗?为什么一定要以做生意来挣毕业证?
相信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说服自己或者孩子,选择做生意。如果没有钱可以去参加考试,那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当孩子说出这个理由之后,当你的回答给出的答案时,你就要改变你的解释风格了。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授走进一个公寓,见到一个少女。
她跟所有的女孩一样,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压在头顶上,这股力量像一股巨大的力量,像一股漩涡一样朝她袭来,她用尽全力将她推了出去。
但是这股力量并没有消失,她依旧奋不顾身地向前奔跑。
“你当初为什么要杀我?”
少女问。
“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要被爸妈盯着,她感觉不到成就感。”
少女说:“每当我感觉很压抑,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自由。”
教授听完以后,说:“那你的父母是怎么管理你的?”
“他们常常会说:‘你应该按照我的做。’”
“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
“我的都是为你好。”
从这个女孩被压抑的童年说开始,我们就可以发现,她的父母把她所有的行为都与她的意志相吻合,当她不想做某事时,就会把她的意志强加于她。
而实际上,父母应该告诉她:“你可以不做某事,但是一定要完成你自己的事情。”
如果她不想做某事,父母会说:“我这是为你好。”
(电视剧《少年派》中的林妙妙妙妙为了让父母开心,一直说自己是个学霸。)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
“父母的焦虑,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也是孩子成长的噩梦。”
他们把自己封闭在“绝对正确的位置”,时刻紧绷着“我是大人,你是小孩”的担忧,生怕孩子做错事,在这种氛围中成长。
然而,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靠父母的说教,而是来自于父母的正确的引导。
父母永远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否则,孩子早晚有一天会因为别人的言行举止限制自己的发展。
父母越界定的爱,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3) 没有原则,放任自流
剧中的磊磊磊磊,让人钦佩。
有一次,磊磊磊想参加聚会,被拒绝。
这时,他便偷偷溜回房间里,关上门,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床上,抽泣不止。
磊磊磊磊妈妈发现后,便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一次,她回家后,看到磊磊磊的日记,便严肃地告诉了他的遭遇。
磊磊磊磊妈妈不相信,还在一旁唠叨:“你怎么不看看你姑姑?有一次也是,给我让我送来。”
磊磊磊磊的妈妈没办法,就问孩子:“你是不是不喜欢上幼儿园,不想上了?”
磊磊磊的回答:“嗯,我不喜欢,我要去幼儿园。”
家长明明不说,还在一旁玩手机,生怕孩子出事。可千万别让自己的疏忽,毁了孩子一生。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父母越是关心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就越高,他们就越能承受的起反而是压力。”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妨这样做:
● 给孩子一个拥抱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拥抱是最有效的安慰。
孩子在外面被别人打了,心里的负面情绪并不会一下子就能被点燃,自然会哭闹。这时,父母不要怕麻烦,耐心的抱着孩子,安静一会。等他的情绪稳定了,再和他讲道理,告诉他打人不对,不可以打人是不对的。
● 当孩子生气动手打人时
× ′′我数到三,你再打我试试!′′
√ ′′你生气我也是很难过,但是我们来看看这个动画片是谁的作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
心理学家把这个阶段称为“自我意识”阶段,也是孩子自己秩序形成的过程。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认知,是孩子变得独立的关键。
当孩子和父母对着干时,父母可以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我不会因为你犯错误而打骂你,但是我希望你以后会尊重我们的家庭。”
当孩子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时
× ′′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
√ ′′我希望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这种计时类的惩罚,只会让孩子的愤怒马上消退。
对孩子来说,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比无意义的惩罚更重要。
4. 当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时
× ′′我数到三,你就让我来管你。′′
√ ′′我数到三,否则你就去死。′′
这种计时类的惩罚,只会让孩子的愤怒在青春期的时候爆发。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