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今天不上学,他一开始是骑自行车上路的。但是哥哥的班主任跟他说了好几次,希望他早点回家,但是孩子却坚持说没有带钱,说家里一定要挣钱,不然就把他放在学校外面。
叔叔带着他回了县城,在家里爸爸妈妈还要在家吃完面,这回不知道去哪了,只知道玩手机,爸爸说家里没钱怎么办,要不然就出去找别人要,他一听就说没有钱,我这孩子,咋那么小气啊?
妈妈说,跟叔叔说好了,只要把手机给你了,你就出去玩,但是你要是被骗了,我就把你带回家。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爸爸边说边发了火,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联想起奶奶的唠叨,又联想起了妈妈的不信任,然后觉得妈妈是在骗她。
就这样,这位妈妈问了几次后,孩子才说出了真相。
原来,妈妈觉得家里买东西,妈妈觉得家里确实是有,所以必须要让爸爸先付钱。
没想到,妈妈居然把钱给儿子,说:“我就知道你是想买玩具,对吗?”
她可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骗子最可怕的就是坏人,可能满嘴谎言,然后面不改色地把钱还给了他。
对于这个小男孩的经历,有人问,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要怎么办?
她让我说说说小男孩在网购时网购时所网购的回收站,回收站的垃圾桶。
小男孩的回答也太魔幻了吧!
他说:“东西丢了就来捡垃圾吧!”
“捡垃圾是大人的事,你还小,不用管!”
“那你去幼儿园去玩?”
“我不去!”
“你自己去吧!”
他推着婴儿车艰难地绕着路线走,因为他想让妈妈看见,他害怕走不动,所以才这样。
这些话,让我一下子就想起我自己的孩子,当时他还小,只是小男孩大概5岁左右的样子,我们住在奶奶家。
我在跟他商量着:“那你自己走吧!”
他想了想,然后跟着我离开了家。
在车上,他一直不停地哭,还跟我拍了拍照,还是哭得撕心裂肺的,直到哭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我一边抱着他,一边数着:“你这是要睡觉了吗?”
他摇摇晃晃,就跟着我走了,离开时,还不忘跟我挥手再见。
我们都觉得孩子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但对他的感受,却一点都不理解。
他是不是已经习惯了,我们还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总是跟我们对着干。
他到底要表达什么?
我们就会发现,孩子跟我们之间,有着强烈的代沟。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不听话,跟我们对着干,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和孩子沟通,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们沟通呢?
其实,这跟孩子对着干,恰恰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孩子。
亲子沟通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哪些?
第一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无效。
第二种,父母根本不关心孩子。
第三种,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
第四种,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这类父母把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孩子成绩好,就什么都会表扬,孩子成绩差,就各种指责,各种打击。
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就各种指责,各种打骂。
这种方式真的有用吗?父母的目的是让孩子成绩好,可是这种方式真的有用吗?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超限效应”,指的是剌激越多、过强,刺激过多,导致孩子心理上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转化为孩子的“超限效应”。
什么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就是指刺激过多、过强、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在教育界中,有个术语叫做“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
,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如果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不准玩”,那孩子内心总是好奇、“凭什么”,他就会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自己,“我不行”、“我不能”,内心就会变得非常的惶恐不安、充满抵触。
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变得不自信,对父母的话也会非常的反感,变得更加叛逆。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做“超限效应
”。
指的是:如果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其实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很多事情,他需要父母的引导。
但如果父母一味的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巨大的摧残。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