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家两天不上学,一直在家玩游戏,不出门,还得过父母说几句就自杀,从这个孩子的自述我可以得知,这个孩子家里,是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和责骂,而这个孩子家里,又是母亲对父亲的不闻不问,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对孩子的溺爱,让这个孩子出现了网瘾,因为从初二的时候,这个孩子开始迷上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也下降,孩子的爸爸在外工作,因此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厉,孩子和爸爸的关系特别紧张。当孩子爸爸找到我们的时候,孩子对我们不说话,或者说一点话就离开了。
1、孩子迷恋网络,休学在家
我们知道,网瘾已经成为了孩子的一种病,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网络成瘾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相信大家一定看到过这样的新闻,很多孩子都是初高中的学生,然后就不愿意去上学。因为在很多父母的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只要孩子在家,玩手机、玩电脑,在家里他就是那个无敌不听话的捣蛋鬼。
而且有的时候,还经常和父母顶嘴,或者是和父母对着干,就是父母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做,父母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甚至连自己做错事都要和父母对着干。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01 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父母对孩子特别的溺爱,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因为觉得孩子年纪还小,等到他有能力了就可以自己做了,但是父母却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慢慢的成熟,而父母总是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以为孩子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活着,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有他自己的梦想,没有想过他们自己的梦想。
《小欢喜》中宋倩是为了女儿英子好,英子却偏偏想要自杀。宋倩干涉她的学习,她甚至以死相逼,但是为了英子而逼着英子去修改高考志愿,最后竟然将英子逼得直接跳楼,这才是最可悲的。宋倩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英子不能成为自己?为什么英子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却因为父母的权威而感觉窒息?
最后孩子的反抗,一定不是想要伤害父母,而是想要对抗父母。
如果他们的反抗不是来自父母,而是来自父母的压迫,他们可以选择逃离父母,选择与父母决裂。
但是在大部分孩子的心理阴影下,他们依然会选择离家出走,逃学、叛逆,甚至抑郁。
当孩子出现抑郁状态时,父母的态度是最差的,孩子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是不被接受的,而这种认知会让他们陷入死循环。
他们会认为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要求严格”、“逼迫”而已,根本不是他们想要的。
那么他们做出什么行为就会让父母觉得不被爱,会对父母产生失望,从而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又找不到自我调整的方法。
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造成孩子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在这一点上,有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减少对孩子的期望,不要施加过多的压力。
第三、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计划。
比如说在学习计划当中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在学习时间计划里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如果时间计划没有完成,那么孩子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惩罚。
在这样的计划中,孩子将会不知所措,他会把学习当成痛苦的事情,就会想要逃避学习。
那么,制定计划可以有哪些?首先,计划的内容要明确,明确的是每天要做的事情,不然的话,无论哪个时间段的任务,都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做。
其次,将学习内容分为三个重点。
重点的重点是需要孩子记住的知识点。
学习知识点有其重点。
重点的是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够勾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最后,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奖惩措施的实施有一定的规范性,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要想办法积极的去改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那么,家长要怎样和孩子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呢?
1. 惩罚的措施
惩罚的措施是针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应该采用打骂的方式。
比如不应该用物质奖励的方法。
我的一个朋友说,每次她的儿子犯了错误,她就会惩罚孩子。她给儿子说,如果他明天不能看电视,也不能玩手机,如果每次能够按时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再看。
后来她儿子一听就明白了,自己违反了约定,这下一次他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2. 对孩子们说的话
有时候家长很无奈,并不是说他们做错事了,家长就应该对孩子说“不”。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总是能够满足他们,而不是说“不”。
这是因为,习惯性的拒绝会让孩子陷入被动的接受状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对于自我意识、自我控制意识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