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一中初三星期日上学不上课,于是请假连续三天旷课,一旷课一整天。当时班主任提出要疏导学生,并提出让学生走读。
家长同意了,但也提出要维持纪律,但是要求学生回家不上网课。在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零。
学生们被迫旷课,但学校拒绝了这项制度,家长也同意了。因为该校成立后,学校很快加强对学生的手机管理,而且没有家长的陪同,只有老师,这个老师也不能请假,也并没有办法。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家长就这样放任孩子,旷课是必须的。但是,学生已经不喜欢这个老师了,学校只能勉强答应,而且旷课一个月后,老师还是没办法,对此学生家长提出了整改建议,将学生们关掉。
现在很多学校管理严格,学生们没有自由,不能出去玩,家长对老师的态度也不好。想让学生学习,还得严格教育,没有家长配合,完全不行。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严格,不是说老师不能管学生,而是说要管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的理由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
一般老师的标准是明确的,什么时间管好自己的孩子。老师看孩子学习就管好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会严格要求老师,但是家长却没有去理解老师。
没有去反思自己的孩子,家校教育缺少一个有机的联系。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家,一个家。
所以,每个家长都希望学校能够合理的管好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师管得松了,那家长肯定也会担心孩子受不了。
其实,严格要求的标准是为了孩子更好,而不是为了推卸责任。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希望家长会把孩子关在门外,以强制性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听话。
可是家长把门一摔,又找来孩子的舅舅、舅妈、亲戚朋友等人,把孩子一锁在门外,免得孩子去了他们家里玩。
更加过分的是,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好管了,越让孩子多出去玩,可是孩子反而越是不听话。
所以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禁果效应”。
越是禁止孩子玩,越是容易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心。
因而,家长应该多一些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尊重,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窥探孩子的隐私,
给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
给予孩子适度的空间,反而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2、学会倾听孩子的诉求
现代家长有太多的压力,当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时,家长总是一味的去回答,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这会让孩子感到很压抑,孩子也会感到压抑,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不被家长喜欢。
所以学会倾听孩子的诉求,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并将孩子的心理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一定要学会倾听。
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
只有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孩子的心理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时,家长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及时做出调整,不要让孩子陷入到死循环当中。
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家长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避免出现争吵。
“乖孩子”标签,容易养成沉迷游戏
现在的孩子沉迷游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忽视,当孩子们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家长们一方面觉得孩子很大概率是因为玩游戏上瘾,另一方面又会很担心孩子会形成沉迷游戏的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戒掉游戏瘾呢?
1、家长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自己都是手机迷,下班回家后都不停地躺在沙发上玩游戏、看视频,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手机很好玩,家长在孩子面前也会经常“低头”。
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总是“葛优瘫”地抱着手机,多看看书,多做做运动。
2、制定规则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规则,并且要严格执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一些耐心和鼓励,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3、给孩子制定玩手机的规则
有些家长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的时间和规则,可是没有用,我说,那是因为你没有遵守规则,所以才导致的,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给孩子增加一些其他的娱乐方式,比如带着孩子去户外活动,陪伴孩子看电影、看展览,或者带着孩子一起去购买一些他喜欢的图书。
如果家长制定了规则,而孩子没有遵守,则需要家长一起商量,修改规则,把手机的利和弊进行交给孩子掌握。
4、家长要以身作则
“你不能自己在玩手机,这么沉迷手机,你的眼睛会很难受。”
家长可以这么说:“看书对眼睛不好,你看手机看多了眼睛会越来越近视,影响眼睛,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遵守规则,不让别人带手机进去,这样你也不用因为手机而影响学习,这是一种很有礼貌的行为。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