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厌学
学习厌学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学习本身不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据美国儿童教育专家调查发现,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更容易厌学,并且更倾向于从学习中获得反馈。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孩子们通常很难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而手机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在孩子最需要陪伴和关爱的年纪,把手机给他们带来的只有快乐。
美国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近年呈上升趋势,在网络上孩子们表现得也不太一样。
10岁的小杰明(化名)已经有2个月没去学校上课了,在家里除了吃饭就是玩游戏,常常几天不吃饭。
而且一玩手机游戏就特别容易上瘾,每天玩的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导致晚上睡觉没有一个合适的入睡时间。
小杰妈妈透露:“虽然嘴上不说,但儿子经常感觉到失望,当时也不敢多说,但现在他已经能自觉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虽然有时也会在我睡着后自己主动玩一会儿,但基本上不会超过10分钟。”
可见,小杰对游戏的沉迷是由父母造成的,跟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小杰妈妈说:“孩子爸爸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他,除了给钱让他自己玩游戏,他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他只能在家玩游戏。”
小杰爸爸说:“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忙着赚钱,所以孩子缺少陪伴,只有在游戏里找存在感和成就感。”
小杰爸爸反驳道:“那是你们没有陪伴,还是我们不知道。”
我反问他:“那你认为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是有质量的吗?”
他沉默了,不说话。
我继续问他:“那你有没有认真陪伴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时间吗?”
他说:“我每天晚上都会花很多时间陪伴他们,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电影,我很想让他们在游戏里忘掉手机,但我怕他们玩手机影响学习。”
我听完他的故事,很心疼他,因为我知道他们没有办法陪伴孩子玩游戏,对于这个问题,我曾想过很多专家说过,那些孩子沉迷游戏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在忙着事业或者挣钱养家,很少会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都会导致孩子出现手机依赖症。
如果说这种现象是老师给的,那是家长因为自己工作压力大,对孩子期望过高,又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说的就是要孩子尽量少玩手机,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做到呢?
我想起了美国前总统林肯的夫人,她在谈到自己的育儿观念时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每个人)能把学习和快乐、希望和幸福连在一起。”她写道:“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有很大的能力,把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把不快乐的事情说出来。”
我想孩子喜欢看电视,可能和家长的教育有关,我们会主动去帮助孩子看电视,但其实孩子的认知毕竟有限,看电视还是和有关。
我们不建议把电视当做电视,它也可以成为我们的社交工具,但是孩子的认知决定了他们以后的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家长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避免把话讲成“学习是第一位”,同时也不要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引导”,给孩子灌输“坏消息”、“不要”、“不要”等错误的价值观,多给孩子传达正向积极的信息,少贴标签。
那些贴标签的方法并不可取
为什么会有“坏消息”?
因为孩子不能分辨好坏,你给的评价是负面的,他接受的信号是不正确的。
比如有一位妈妈担心孩子不听话,于是就说出了一个“好好学习,不要玩手机、不要看电视”,这是非常可贵的话,它会内化成孩子生活中的语言,而这正是“暗示”的力量。
实验中,心理学家让鸽子学会在镜子面前表现“我很聪明,我很有天赋”,鸽子学会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能力,认为自己“有能力”,而不能“有天赋”。最终,鸽子学会了验证自己的聪明,它在镜子面前显示出了一种“我很聪明”的状态,自己和别人之间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这种鼓励的习惯其实很容易让孩子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焦虑感和孩子的表现都会不一致,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家长会内化掉入到自己的焦虑,认为自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非常糟糕的环境。
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会自我反思,然后孩子自然就会给自己植入一个认知,我是一个低能儿的人,别人都不愿意看到我,所以我不能够去做,这样我就是个失败者。
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也会用自己的无能为力,告诉家长,“我天生就是一个低能儿,我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子。”
这就是一个自我否定。
然后家长就会把这种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制造一个自我否定的假象,结果就是孩子出现了更严重的焦虑情绪,出现了情绪问题,根本无法上学了。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