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解防沉迷系统仍有漏洞?各租号平台的“青少年模式”等多个“破解防沉迷系统”的办法仍然是漏洞百出。
不可否认,“青少年模式”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前提是平台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防沉迷”的规定。
但与此同时,有些游戏厂商在防沉迷的过程中对未成年人进行碾压打击,也为网络游戏和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增加了难度。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支持者认为,防沉迷系统就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未成年人进行游戏行为,但需要警惕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脸识别被拒绝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短视频平台针对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的用户发起了人脸识别。
以《王者荣耀》为例,在其仅有的注册用户超过20人后,系统就会对其进行强制下线,要求人脸识别认证。
当用户通过了解防沉迷系统的实名认证后,即使是成年人,也无法判断对方是未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只有经公安认证的人脸识别才能通过验证。
这也是目前防沉迷系统效果显著的一种方式,但也是最容易被游戏公司执行的一种,因为现在大部分游戏公司都是采用的人脸识别,所以个人信息和支付宝的验证码都需要输入正确,一旦被识别出来就能成功登录。
那么,未成年人或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的办法是什么呢?
腾讯游戏内部对话框负责人赵文强表示,在用户体验过程中,还会系统将用户身份信息收集、使用时段、在线时长、充值金额、在线时间、验证等数据收集,并且标注身份信息。他认为,防沉迷系统存在的一些漏洞,比如“如何评价用户行为特征”“如何识别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内容”“如何识别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等,还涉及到了多个方面,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就比较多,有的甚至是一些“三观”尚未完全正确的未成年人用户,这就需要通过互联网引导、管理等手段,进行甄别。
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沉迷?
“我觉得应该把问题交给家长,因为家长很多时候自己都是不够了解孩子。”陈默说。
陈默也认为,未成年人的治理,最需要的是沟通交流,而不是网游之外的东西。腾讯的成长战略上,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简单的限制,很有可能出现对未成年人“上瘾”的情况。
“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倒是因为亲子关系很好,孩子没有太多冲突,游戏又不至于那么吸引孩子。”
陈默认为,在传统观念看来,网游是继热情洋上瘾后,再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的“跳一跳、踢一踢足球、写一写作业等方式”。
陈默说,游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社交工具,所以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对于游戏,陈默的看法是,游戏不是洪水猛兽,但需要适度,需要警惕。“当然,除了游戏,还有很多别的爱好,比如下棋、打球、阅读、手工、阅读等。”
的确,网络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一方面,他们在游戏中满足了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也获得了成就感,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往往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陈静说,女儿小时候,她带着孩子出去玩,她会把手机留在家里,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她会把手机放在家里的垫子上。但是,随着女儿升入初中后,她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女儿小时候非常喜欢跳舞,每次去上课时,孩子就拿出手机在那里跳来跳去,老师也找她谈过话,但是女儿每次都爱不释手。后来,老师把女儿的手机留在家里,女儿回家后,她就对女儿说,自己下班后要及时地查看手机,还要多做家务。而小姑娘也觉得自己没有玩手机的资格,不愿把自己的手机留在家里。
这位妈妈得知情况后,直接没收女儿的手机。但是没想到,女儿哭着闹着非要让她把手机留在家里。这位妈妈也是无可奈何,于是便把手机给女儿才罢了。
但是效果并不好,女儿爱上了玩手机,这位妈妈也是束手无策,就给女儿买了一部手机。这让女儿沉迷于手机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到了学习成绩,有的还跟家长顶嘴。
于是这位妈妈就找了老师谈话,希望老师能够一方面帮助自己的女儿戒掉网瘾,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女儿增强自控能力,好好学习。
最终的结果是女儿的成绩没有变好,反而有了厌学情绪,母女俩的关系也变差了。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问题导致了父母的焦虑情绪,而是父母的焦虑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很难引导孩子走出家门,孩子的情绪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的免疫力下降,慢慢地会诱发孩子的厌学情绪。
二、 为什么有的孩子厌学,家长会焦虑?
1、 父母把学习看的太重要
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学习看的太重要,以为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环境就能让孩子变优秀,殊不知,学习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2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