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男孩子厌学哪家教育的好?
现在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养“大”,养出厌学的,这是不是很讽刺?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就要明白孩子为什么厌学。
心理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米哈里视窗理论”。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即把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变成一扇窗户,让人在不惧怕的情况下自由活动。
简单地说,孩子如果不惧怕物理的话,就很容易像其他孩子那样,给自己制造一种“物理瘾”,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就是著名的“米哈里视窗理论”。
米哈里视窗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斯布森,
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的理论:
人若一旦拥有了心目中的心目,就会受到约束和指引,行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心理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和灵活。心神不定,即当下的心理活动。
当我们对某件事情产生焦虑情绪时,会强迫自己进入一个自我防御机制,这个过程叫做“心理暗示”。
而当我们处于焦虑情绪之中时,我们的心率就会降低,心率变异度就会上升。
这就相当于告诉孩子,当下依然保持心率提高,心里感到舒服,就可以不用担心做某件事情会带给自己压力,产生焦虑情绪。
但当焦虑时,往往就容易做出极端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会陷入焦虑的情绪之中。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焦虑呢?
因为我们的心率会逐渐升高,让我们的意识集中在一定的层面上,而焦虑的状态是我们认为有害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焦虑,就要反思,到底是哪些因素让我们的心率升高。
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出哪些方面的调整?
比如我们一焦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一直在这件事情上关注,一直想“要不要做这个”。
或者我们反复想“不要”这个词,我们就会重复“不要”这个词,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本能反应,如果我们不停地重复,反而会把这个词给后面的事情反刍(因为后面事情越来越多)。
第二步是让我们回到当下,仔细想一下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有没有共同点?是不是更容易让我们焦虑?
比如当孩子跟你顶嘴的时候,你会说“你能不能闭嘴,不要瞎想”,还是会说“你怎么不听话,妈妈都没让我说完就批评了”?
再比如当孩子写作业磨蹭的时候,你会说“你怎么还不快,这么慢,认真点写啊”?还是会说“你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了,猪脑子,天天就知道玩儿,看书去!”
你觉得我说的这些话都是在说废话,都是在贬低我,说这种话的人不配当人,他是个废物,他怎么能够好好学习呢?他的母亲会说这个孩子,你怎么这么不自觉,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这么不省心,谁教你,你什么时候能省心,能不能认真点?
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孩子的心是高度紧张的,我内心里面一层层又一层一层层恐惧减轻了,我和孩子共情,我说:
“你的内心充满着担心和害怕,那么你还能不能勇敢一点,妈妈说的是你以前会因为不懂,所以犯的错误,我会批评你,但是妈妈不是看到你犯错了就想惩罚你,所以我相信你。”
当孩子停止了自我防御,慢慢恢复了自我,我给的建议就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与孩子进一步沟通,引导孩子思考对策,让他学会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最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2、当孩子犯错后,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包容和接纳
“你一定也很难过吧!”
在很多父母眼中,惩罚孩子只是为了让他因为做错事就要受罚,殊不知,这些惩罚方式比打骂更有伤害性,甚至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一位美国妈妈,在给儿子订正作业时,发现了错别字。
她给儿子订正后,便让他把所有错别字都认真抄下来,最后再改错。结果孩子成了全班垫底。
这位妈妈说:“他成绩差,我说要靠纪律来约束,孩子反抗,我就打。”
结果,她儿子“听话”地跟老师没发生过冲突。
如果不是孩子成绩下降厉害,是他自己跟不上老师上课节奏。班主任平时对孩子很严格,如果孩子的表现不好,就会把孩子给批评,甚至于孩子发脾气,有的孩子会对自己动手打人。
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也越来越差,最后变得越来越讨厌孩子。
就像《小欢喜》里面的英子,她想考上北大,但是妈妈非要她再去美国读大学,英子非常愤怒,对妈妈吼道:“我就是要去清华!你们能不能别的学校录取我?!”
乔英子的爆发是家长的教育的无知,“你只管学习,别的都不用你管!”
父母的过度焦虑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