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一个星期不上学,请假一个月不上班,请假两个星期不上学。请假三个星期不上学,然后请假不上学。反正请假都是请假,怎么办?
而且学校要在教室里面吃午餐,我也给她准备了饭盒,提前用了2个月的时间准备,但是还没有给她学校吃午饭。
那两天早上,我基本上都是早上6点出门,到了教室门口,要么就站在走廊里看看大家是怎么进来的,要么就是站在窗户边看看大家是怎么进来的。当然,也有一些会顺便看一下保安,看一看走进教室里面的学生是怎么进来的。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下午放学的时候,差不多2:30左右的时候,学校的大门已经开放了,学生们进去,没有发现任何人,直到被发现。所有的学生都进去了,只有教室的中间空荡荡的,没有家长的影子。
而我刚走进教室,发现了教室里全是学生,大家都在安静地吃着饭。那一瞬间,我的内心充满了荒凉感和无助感。
我曾经想过,我的学习能力如何?孩子未来应该怎样?难道是我的错吗?
从那以后,我就把目光投注到了学生身上。
班主任是除了这些以外的,班级中很少的一个人,他的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十名,但在学校运动会上,他却出现了口吃,并且反复强调自己口吃会传染给其他同学,但这其实是他自己无法控制的。
在学校,老师也是一样。他成绩优异,是个运动员,热爱运动,运动量大,曾经在多次奥运会上打败了世界冠军,如今更是一次次夺冠。
回到家,我向他汇报工作,也告诉他制定学习计划,我鼓励他好好学习。他慢慢来,我耐心观察,慢慢调整,渐渐放松,他渐渐自信起来。
一天下午,我们跟他出去吃饭。我说:“今天儿子回来跟我说,他是不是想我,我要把他从爸妈的手里接过来,带他出去玩,我要让他好好学习,我要考个好成绩。我要让他去跟好的同学一起玩,我要让他学习,让他好好学习。”
儿子说:“妈妈,我特别希望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一个人人夸的人。”
当孩子说到:“妈妈,你看,我是最棒的,我要让你高兴的时候。我学习好了,我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当孩子说“妈妈,你就知道带我去玩,那你就带我去看电视,带我去游乐园,那你就满足我。”
我们听到这样的话时,是不是感觉很无奈?
我们经常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为什么孩子却越努力学习,却越看不到进步?
其实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总是“挑刺”、指责、否定孩子,孩子不愿意努力,是因为我们从不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
2、“你再努力一点”
心理学家:如果说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去尝试,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不是消极悲观。
当孩子听到父母的这种话,他的心里就会有一种挫折感和被压制的感觉,所以孩子就会很容易变得叛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
这其实是对父母长期以来错误的教育方式的一种反馈,因为父母的每一次打击都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打击。
3、“你要你有什么用,你就给我好好学”
很多家长都喜欢用这样的话来打击孩子,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但这种方法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卑,慢慢的就会变得叛逆,完全不想听父母的话。
4、“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有的家长会说,“你再这样的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父母经常用这样的话来打击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有叛逆的心理。
对于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出现,甚至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父母很少抱孩子。
所以当父母过分地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
父母总是把孩子与别人比较,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我不如别人”的心态,而且在与别人比较时,会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种潜在的天才,只不过是被父母利用了。”
这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做父母的就必须要注意了,不要因为孩子的某一次的成绩不理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这样做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所谓的“固定型思维”,他们的心理营养非常充足,对于成绩的好坏肯定也有很多选择性,孩子有了成长型思维,才能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才能在人生中不轻易否定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著名作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任何人想要获得成功,都必须建立一个心理基础,那就是精神的支撑。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