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辍学咋办?
开学季到了,不少“心理问题”的孩子也回到了学校。
他们害怕去学校,但又担心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
厌学的孩子怎么办?
看看学校
供图
前不久,接待了一起厌学的案例。
12岁的小优在重点中学上初中一年级,因为不能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每天在学校呆不住。家长为了孩子能够继续读书,为了孩子能够上学,便将孩子送到了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
一来,这是一种“回头看”,尤其是第一学期没来之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直线下降,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二来,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导致了精神上的萎靡不振。
这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说教,家长的耐心陪伴和引导,而是父母的接纳。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态度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展现出较为积极乐观的一面,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学会坦然面对,不要轻易患得患失。
三、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孩子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方面,孩子的某些表现有可能是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对于这些表现,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给自己做一些思想工作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空闲时间,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给他们讲授一些学习的实用技巧,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锻炼。
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创设各种新奇有趣的学习场景,让孩子体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方法不同,学习兴趣自然会有明显的提高。
因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极大地激发出孩子学习的动力,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习的参与者,会把所有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归结为动力,这是学习方法的支撑,对于孩子而言,学习的参与感是一种成就感。
2.学习时间的投入
一旦孩子对于某项学习内容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对于学习的投入就会被看作是一种“”无用的行为。
孩子的时间观念,更加关注与学习有关的时间管理。
比如:
孩子早晨想几点起床,如果今天上学迟到了,那么就会在没有迟到的情况下,知道要早起。如果此刻仍然不起床,孩子就会感觉到失去了早起的动力,自然也就不会有学习的热情了。
3.学习习惯的培养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行为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孩子小时候,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母的言行。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中,父母的行为和语言是极为重要的,父母在孩子眼里的形象和形象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为什么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自己又要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激励”孩子?
其实,想要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如果父母想要孩子真正优秀,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就要自己先做到,尽量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而不是父母身上的缺点。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
一味打压孩子,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有一位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好习惯,甚至把孩子送进了武术学校。
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了,老师批评他,回到家妈妈看到他在学校里打架,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对他进行一顿打骂。
这种教育让孩子特别委屈,甚至觉得父母不爱他。
但是他心里话特别多,总觉得父母根本不懂我,不理解我。
其实他每天都在告诉自己:
“我要好好学习,因为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如果父母没有看到他的努力,肯定会说出那句:“你怎么这么笨?”
他觉得自己特别聪明,再努力,也不能让父母满意。
孩子觉得父母越来越不认可自己,不信任自己,就会慢慢变成一个“有问题,没有自信,自卑,自卑的人”。
看到这里,有的父母会问了,难道我们就一直说,从小就夸奖鼓励孩子?不跟别人比?
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还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我们比别人聪明,但是我们并不比别人聪明。如果我们真的是很努力,也不至于那么累,如果我们真的是尽力了,也不会那么的累,我们同样的成绩也会有那么好。
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别的孩子稍微努力一点就可以的。我们要学会让孩子有这种竞争意识,为了不让自己不比别人差而已。
当然,我们这里的竞争意识并不是一定要跟别人比较,也不是“比较”,而是把对方当作对手,当作榜样,以至于站在一起竞争的时候,你总是比不过别人。
举个例子,比如说:
你如果去到一个建筑行业,如果你可以很轻松的话,你就可以先踩着一个比他高的台阶更高,你再踩着那个台阶也可以,但是你必须要先踩着那个台阶,因为那样的话你就会看不到更高的台阶,而那个更高的台阶也会看不到更大的高度。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