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叛逆不上学怎么办?
小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忠实粉丝,每次到小坊,都会收到很多家长的留言。
面对家长的述说,小坊老师特别感同身受。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家长说,你自己的小孩就是叛逆,不愿意上学,如果逼他上学,他就说你看不懂我,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叛逆,太令人担忧了!”
这个话题的主语就是:家长你没看错,我是家长,我逼你上学,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孩子是在承受着来自父母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学习,是家长们“拼娃”的事情,是学生时代的一部分。
但是,大多数家长还是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但是,家长一旦脱离了“学习”这个圈子,脱离了学习的“主体”,就会感觉到无所适从,甚至是恐慌和无助。
就像这位妈妈,她之前就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孩子的成绩变好了,又变成了一匹黑马。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要求,而是希望他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只要他愿意学习,哪怕花再多的功夫也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家长要明白,强扭的瓜不甜。
05
没有学习兴趣的孩子,往往都是在生活的环境中“被动”被父母遗弃。
《小舍得》中的颜子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妈妈田雨岚逼迫着他学钢琴,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前途,妈妈花了几千块钱请了名师专门来补课,结果数学没考上。于是,颜子悠开始了厌学的心理辅导班。
甚至,有次学校举办了一个厌学钢琴比赛,她父母花钱请了老师。
但是,被老师要求“从考试开始练习”的颜子悠小小却表现出了很大的反感,跑到补习班听音乐,结果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还直接和补习老师发生冲突。
孩子在补习班苦苦坚持,就是不愿意回家。
后来,颜子悠妈妈逼着他写作业,结果就是他不愿意写,反抗,妈妈只能把他送去补习班。
纪录片的最后,颜子悠说:
““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当孩子没考好,家长一味的指责埋怨,有时候是对孩子的一种隐形伤害。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冰山效应:
“一半阳光开朗的人,一半抑郁的人,一半脾气暴躁。”
孩子成绩差,父母一味的指责抱怨指责抱怨,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就像《小欢喜》中的英子,妈妈一直都希望她能考取年级第一,在她的高压政策下,换来了她的反抗。
她看到妈妈不管怎么着急,都无法让她再好起来,只能不断的沉默,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剧中的爸爸和英子在剧中扮演的角色是最让人心疼的。
英子的梦想就是报考南大的南大,但是妈妈却想让她改成南大。
为了防止女儿的梦想成为现实,她一开始便采用各种手段逼迫女儿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在妈妈的高压政策下,英子患上了抑郁症,甚至自杀了。
最终,妈妈不但没有阻止孩子的梦想,反而还鼓励孩子,说“你为了梦想,就要多读书,而且要坚持到底,因为你就是妈妈的希望,你要相信妈妈,妈妈一定能够给你力量。”
影片最后,乔英子最终在妈妈密不透风的逼迫下,患上了抑郁症,差点跳海自杀。
宋倩对英子说得最多的话是:
“我们这么努力地供你上学,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你对得起我们吗?”
可孩子却无法反驳,他反问妈妈:
“你不是一直在逼我学习吗?为什么你就是不明白我的苦心?我为什么要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结果宋倩和女儿出现了严重的对抗。女儿英子在抑郁症的边缘游走,终于承受不住压力,选择跳海自杀。
宋倩的爱,是害怕失去孩子。
她对英子的爱,是为了让英子可以继续学业有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种爱,在英子的身上,却让英子痛苦不堪。
英子的梦想,就是逃离父母的控制。
她逃离父母,却要承受父母的控制。
她还有一个身份,是金牌物理老师,却要去学校,生活却没有爸爸的陪伴,所有人都在呵护着她。
这种控制的爱,让英子感觉窒息,完全没有自由,所以她想要逃离。
这个世界,是不是就应该有父母,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而当父母变成这样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自己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承担起责任。
一旦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开了,他们就会出现厌学的症状。
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孩子,原本学习不错,结果一上高中,突然成绩直线下降,出现厌学症状。
这其实就是孩子陷入了过度焦虑的状态,他们以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让父母感到满意。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