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不上学却依旧快乐?
因为他们在学校里遇到了问题,老师、同学、家长、大学的烦恼都成了第二个致病源。
1.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
遇到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但是一旦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走向极端。
如果父母不及时干预,那么后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厌学症管心营认为,其实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学习的动力都不是很大,很多都是为了应付家长、老师。
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人在学业上,如果并不想付出努力,或者不想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那么我们就会去逃避,不再去挑战。
所以,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找到这些原因,解决问题。
4.对孩子设定期望值
期望值太高会导致孩子容易焦虑,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期望值是有限的。
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努力学习,自己没有建立起到一个目标,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会感觉到不公平,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的话,那么孩子会奋起直追,但是如果你没有目标,那么就会产生焦虑。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达成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不是追求成绩更要提升孩子的内在动力。
通过不同的目标,孩子能够实现自我同一性,会感知到不同的满足感,从而形成真正的内在动力。
每个人对未来的定义,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并不是只有学习成绩才会让人感到有价值。
而是每个人在独处的时候,都能够获得心灵的归属感。
因为人在独处的时候,因为需要外部环境来激活内在动力,所以有了内部动力,我们就会觉得生活非常美好,因此可以将这种内在动力延续到更大的领域内。
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是将自己的内在能量和外部环境的需求激发出来的,他的内心才会真正拥有力量感。
一个有内动力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他一定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努力。
本文来自于【生命成长训练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对教育教学指导专家库发布。
ID:jrtt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