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不上学害人不浅,小学生在家上网课不爱学习?
看到这里,或许你也有了答案。
案例1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名13岁女孩在疫情上网课期间,因为被家长在家里玩手机,和同学发生了矛盾,结果被妈妈批评教育后,竟然在凌晨趁着妈妈熟睡的时候,把手机从窗子里拿了出来。
妈妈躺在床上,透过手机屏幕看到女儿的瞬间,顿时怒火中烧,加上时间已过不到20分钟,便从床上跳了下去,简直是歇斯底里了。
爸爸看着女儿的这种行为,又气又急,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深夜里,一脚将女孩从窗子上踹了出去。
一脚的伤害,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迅速蔓延开来。
而父母对女儿的漠不关心,也将女孩的身心步步逼向冰冷深渊。
是啊,有多少父母,宁愿付出一切,也要把孩子推下悬崖,让孩子看到光明。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才导致了孩子在青春期走向犯罪的深渊。
1、过度溺爱
孩子小时候,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什么都不让孩子做。
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孩子有需求,只要能满足就行。
可孩子渐渐长大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其它的不需要孩子插手。
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之下,孩子的自主意识渐渐觉醒,很多事情想要自己做主,孩子不愿再被家长牵线,因为他不想受到管束。
2、包办替代
一个长期被父母包办替代的孩子,对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会因为专注度、决策能力等原因,逐渐丧失掉兴趣和热情,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孩子的兴趣是第一位的,越是不被干涉的情况,兴趣越是浓烈。
而且家长越是限制,孩子就越是觉得,不能玩,不如去玩。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好后勤保障,让孩子在有限的空间里,自由自在地享受最真实的生活。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玩手机的,那些爱玩手机的孩子,就是被禁止的。
他们对父母玩手机的态度,就像对待囚犯一样,因为内心的空虚,才会让他们寻找其它的寄托。
很多父母都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如此痴迷于玩手机?
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他们也需要同样的东西。
父母的关爱、理解和陪伴,是任何孩子玩手机的前提条件。
父母的理解和陪伴,就是孩子摆脱手机的最好的“解药”。
当孩子因为手机难题而哭闹时,不要阻止他们,也不要阻止他们,而是站在他们的身后给他们力量。
有一句话说:“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开始哭闹时,其实也是最需要你的时候。”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在3岁左右时,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陪伴、关注,那么他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而不会动不动就用哭来为自己找借口。
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份爱都要认真准备,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什么事情,回到家里,当孩子出现了不好的情绪时,父母要及时的和孩子共情,要懂得聆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不能只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只有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爱,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多一些陪伴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儿童拥有着丰富多彩的童年,而且经历的信息来源于父母与孩子接触的真实世界。
孩子的认知受到父母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父母可以多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电影,或者在假期时陪孩子一起去户外旅行,这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在父母的爱里,孩子不会感到孤独。
2父母及时沟通
育儿专家认为,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系。所以,父母应该好好跟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跟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切人际关系的问题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只有清楚自己的课题关系,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彼此的课题分离。
父母们可以适当的放下自己的身份,放下对孩子的控制欲,主动放权,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由的孩子才会有担当,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3岁开始亲子分离,这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需要放下焦虑,成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让孩子勇敢的前行。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