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是正常的,在于对自我价值的感知。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对孩子提很高的要求,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多鼓励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二、孩子的自我意识
2-4岁
,是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
。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一个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最明显的表现是,他开始能区分你、我和他的意识。
例如,这个时候的孩子,看到什么都会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
会把“我要吃冰激凌”“我要买这个”挂在嘴边。
此时,家长需要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去确认孩子真正的需求,并为孩子做出肯定。
比如孩子在吃冰激凌的时候,可以把“你要是把这个冰激凌吃了,妈妈就会给你买新的”。
3、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图片、视频,或者是视频,让孩子的想法更直观一些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不太懂,需要多看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孩子没有看到或者听不懂,自然就不会主动去和家长沟通了。
但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些绘本书、视频的方式来和孩子聊天。
图片、视频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更直观一些,同时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3、 可以让孩子去找一些比手机游戏更好玩的事情,比如户外活动
我曾经不止一次见到这样的孩子,他们喜欢宅在家里,或者宅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
我曾经见过这样的孩子,他们虽然天天在家里,但是并不脱离父母,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家里。
他们放假的时候也会去打球、散步、去唱K歌、去旅行,甚至去做手工、去游泳、去………………………………………………………………………………………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表现,内心就会很焦虑,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以后怎么办,于是给孩子报了很多的课外班。
其实这些课外班并不一定都是孩子喜欢的,有的孩子就喜欢跆拳道,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就喜欢音乐等等。总之,只要找到孩子喜欢的,才能对他的学习产生帮助。
“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看来,是需要借助多方的努力,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但是这种教育方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先天拥有完整的创造力之后,这些能力才是他们学习、交际、生存的重要因素。
因此,当孩子因为压力过重而导致的身体不适,出现失眠时,家长应该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中去,用“良性的暗示”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是能够让他们放松的。
※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有些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考前失眠,甚至还会出现考前焦虑的情况,其实并不是孩子的思想出现了问题,而是他们的习惯决定了他们的状态。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坏习惯,家长一定要注意了。
1、对考试压力过于焦虑
有些孩子在考前会出现考前失眠的状况,这其实和考试焦虑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孩子在考试前总是特别的焦虑,觉得自己的复习非常的紧张,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所以孩子会变得很焦虑。
2、容易导致孩子考试成绩下降
孩子在考试的时候,他的情绪是处于一种很紧张的状态,如果孩子过于紧张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把考试的结果看得非常的重要。因为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处于一种很紧绷的状态,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过于的紧绷,那么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错误。所以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3、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所以当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一些变化的时候,父母就会非常的焦虑,并且还会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方式很多孩子都会选择性的选择性的屏蔽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会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一定的惩罚。
所以,他们在面对父母进行打骂的时候,其实是会选择性的屏蔽掉,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并不是一个非常的优秀的人。
4、不会拒绝孩子的请求
大部分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提出来的请求的时候都会认为孩子是在胡闹,并且在孩子的眼中看来是十分的固执,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孩子无法拒绝孩子的请求,但是在面对这样的请求的时候,大多数父母的反应都是非常的不愿意的,并且会有一些冷嘲热讽的语气。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很多的家庭都会存在,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请求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这么的非常的想要,而是有一些想法就是因为太过分的原因所导致的。
其实有的时候,父母们能够懂得适当的拒绝孩子的请求,可以有时候就是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也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一种想法,而当父母们不能够理解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认为是孩子在”任性”,所以这种思想就会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时候,父母们可能会想要去制止,但是也许对于孩子而言,这个时候的这个”无理取闹”已经不重要了,甚至在此时此刻,他们也是非常的伤心的。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