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去上学,家长束手无策,心里着急。
孩子逃学,家长束手无策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孩子逃学,家长心里不服气,就没有办法去说服孩子去上学。可是,不管怎样,孩子终归还是上学了。
这件事的起因是妈妈和我朋友交流。
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孩子没有去上学的原因,原来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说孩子被同学欺负了,给家长反应孩子没去上学,还说孩子太内向了,没什么朋友。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因为害怕被老师批评,就不去上学了,妈妈打电话告诉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很不合群,和小朋友闹矛盾。
被老师批评,回家后,孩子也不愿意去学校。而且,即使去上学了,可是孩子的精神状态也会很差。
这位妈妈的经历,很多家长都不陌生,不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其实孩子的这种情况并不是真正的厌学,而是孩子的“厌学”情绪
。
什么是厌学?
厌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并在其内在表现出来的一种对于学校学习的无声的不适应。
从心理学角度看,厌学就是讨厌学习,讨厌枯燥的学习,讨厌所有有关学习的事。甚至于厌恶自己学习的学生,以至于后来干脆就不去上学了。
当然,有的时候,厌学是学生在学业上遇到了困难,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想学习。
所以家长如果在发现孩子有厌学情绪的时候,就要及时进行引导,或者有目的地去和孩子沟通,通过找专业老师帮助孩子。
那么,厌学情绪会缓解多少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孩子厌学情绪的严重性,通过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
孩子厌学情绪严重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孩子解决厌学的情绪问题,
告诉孩子厌学情绪是不会无缘无故的,除非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或者有其他非常出色的学习方法。
否则,孩子是很难消化不良的,这也是导致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的兴趣。
孩子厌学,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父母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孩子没有健康的心理支撑,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积极地自我心理暗示,比如:“我相信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是最棒的”等等。
积极地自我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地缓解孩子的厌学情绪,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有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总是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总是将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别人的学习成绩相比较,而且长时间地自我心理暗示,也会使得孩子陷入一种病态的自我心理。
一旦孩子形成了这样的自我心理暗示,那么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是自卑,这对孩子的未来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3、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迷茫的心理,没有目标,也没有学习的动力,让孩子变得焦躁,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状态。而孩子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逃课逃学的现象。
因此,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在学习方面就会表现出来懈怠的状态,甚至是喜欢学习,根本就不会去主动学习。
3、孩子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时候,孩子学习的状态很差,是因为孩子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时间越长越难,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孩子这时候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很多的事情上,不会去集中注意力去全身心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也就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所以,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时候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去学习,但是还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了。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学习方法并不正确,因此就会出现偏科或者是不擅长的科目。
虽然很多时候,孩子也知道偏科的原因,但是因为自己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成绩不好。
其实不然,父母的帮助是一种指导,是在为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孩子在下次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只顾着慌乱,丢失掉基础知识,而是能够让孩子正确的去应对考试的时候,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其实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是有很多技巧的,只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只有学生自己能够解决问题,
才能提高成绩。
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应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如果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提升学习成绩,那么学习的效率是最好的。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0787.html